【專欄】茶杯級的《頭條新聞》風波│架勢堂

2017-07-10 11:38

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過程相當暢順,沒有甚麼特別事故,政圈中人認為,習大大上場後打了不少大老虎,來港氣勢逼人,所以沒有太多雜音。反而是他離去之後,鬧出了無綫抽走港台節目的口水戰,但有熟悉廣播條例的人士分析,認為事件很難鬧大,最後都變成茶杯裏的風波。 兩台「相嗌唔好口」 在國家主席訪港期間,發表了多場講話,當中有甚麼訊息,是走強硬路綫,抑或有所和緩,是本地政經界很重視的議題。一般市民對複雜的政治訊息未必很感興趣,但對國家領導人來港訪問,都會有興趣收看,或至少不會太反對播放相關訊息。在這個大環境下,港台因為無綫抽調時段,把《頭條新聞》押後播出,卻變成兩個機構的罵戰,其後還拉扯到無綫播映港台節目的安排上,頗有點「相嗌唔好口」的味道。 對於今次風波,有涉事者認為事件本質不是嚴重,皆因電視台因應特殊情況抽調節目不是沒有先例,何況是國家最高領導人來港?據聞,無綫今次除了新聞外,還負責製作晚會,為了確保過程不出錯漏,在籌備和出街時用了不少人力物力,包括在有需要時犧牲廣告時段。對商業經營的傳媒機構,廣告客戶是衣食父母,最為重視,特別是今時今日的環境。而且,領導人講話有新聞性,抽調安排難以質疑。無綫當初不想把事件鬧大,後來客觀環境有變,於是以硬朗的聲明回應。 廣管局議會難追究 對於港台來說,《頭條新聞》一向有政治敏感性,這次被抽調時間,必然惹起猜測,所以在事件擺上公眾視綫後,表示不滿是意料之內,結果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無綫抽調《頭條新聞》後,有人向通訊局投訴,議員表示關注。不過,有熟悉情況人士分析,無綫抽調節目,有本身的權利和理據,是否接受各人可以有不同判斷,但從規矩上似乎看不到有明顯錯誤。至於議員關注,可以估計是泛民議員會傾向質疑,建制議員則會力挺,至於說到播放港台節目的安排,恐怕在牌照期內都不易改變,所以事件最大可能,都是在各自表述後歸於沉寂。 作者:齊秀峰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