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制度欠靈活 病人夜晚中風錯過手術黃金治療

2017-06-03 21:28

急性腦中風患者如錯過黃金治療時間,或會引致身體永久傷殘。香港急性中風病人權益關注組聯同數名急性腦中風患者家屬召開記者會,批評香港公院醫療制度僵化,以及資源有限,令病人錯過黃金治療時間,有病人因此不幸成為植物人,要求政府制定適當的方案解決問題。 病人定屬朱小姐表示,上月20日母親在外出用膳時出現中風症狀,當晚9時由救護車將抵廣華醫院,確診急性中風。惟檢查後兩小時,院方仍未有提出明確治療方案,院方其後解釋由於當時院方負責通腦血管的腦神經內科醫生已經下班,未能立即進行手術。朱小姐其後透過香港急性中風病人權益關注組的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彭家雄,成功聯絡廣華醫院相關醫生,並於凌晨1時開始進行手術,但已經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3至4.5小時,其母親雖然完成手術,但仍然半昏迷。 林先生的兒子,於去年11月因突然頭痛、嘔吐而前往私家醫院求診,醫生診斷他為腦膜炎並召救護車轉往就近的律敦治醫院。惟經腦掃描檢查後,發現其兒子有腦出血,但由於醫院欠缺腦科醫生,需再轉送至東區醫院接受手術,期間花了超過4小時,現時其兒子仍意識不清,猶如植物人。 另外,勞先生於2014年8月2日晚上8時突然暈倒,由救護車送入瑪嘉烈醫院並確診中風。其妹妹憶述當值醫生說,公院資源不足,沒法做即時治療,「而家已經好夜,無嘢可以做到,病人無生命危險,你哋可以返屋企等。等星期一睇吓可唔可以安排做MRI(磁力共振),或者你哋去私家醫院。」家屬無可選擇下,即時將勞先生送至私家醫院,並花費76萬元治療費。勞的妹妹炮轟,「係咪唔死就唔治療呢」。 彭家雄表示,香港每日平均約有70多人中風,現時只有瑪麗醫院,廣華醫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設有腦血管外科。他批評,醫管局制度僵化,未能為中風病人提供適切治療,同類事件每日不停上演。他要求政府為治療急性腦中風作出改革,建議將腦血管外科醫生分為3組24小時運作,並將負責行政管理的醫生轉為前線臨床醫生診症。 至於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回應時表示,香港急性中風病人權益關注組並未有有註册,亦未能在醫管局及支援病人組織的復康會的病人組織名單中找到,其代表性值得深入了解。不過他指出,認同必須改善公立醫院治療腦中風病人的服務,包括穩定病人維生狀況、盡快診斷屬出血性中風或缺血性中風、若屬前者,應盡快在病人情況許可下安排手術修補血管、若屬後者,應於事發後三至四個半小時內使用溶血針等。他又指由於私家醫生及醫院治療費用昂貴,呼籲巿民決定到私營醫療接受治療前,必須先查詢有關費用,並考慮收費是否合理及能否負擔。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