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病人延誤覆診案 專家證人:及早治療可救回

2017-04-10 17:45

於一四年確診患上血癌的四十六歲男子連穗文接受化療後,需定期覆診檢查,惟院方漏發了其中一次覆診紙予連,連其後因感頭暈而送院治理,未幾情況轉差,經搶救後仍告不治。案件今於死因庭展開第三天聆訊,瑪麗醫院內科部主任醫生鄺沃林認為,死者因頭暈而送院當日的醫護人員,未能辨明血小板低的緊急及嚴重性,未能分清病患的緩急輕重,否則不會令連被送上病房後近5小時仍未能接受任何治療,甚至連只需花費1分鐘的抽血都做不到。 鄺作供時,批評主診醫生在5月5日為死者看診,當日低估了血小板的下降程度,認為死者數日內已有血小板急速下降的趨勢,當日就應為死者進行預防性輸血小板。他亦表示不能理解為何在5月9日,死者因頭暈而被送院當天,居然拖延5個多小時都沒有醫護人員為死者抽血,指出由頭痛及頭暈的症狀已可看出有腦出血的風險,而腦出血加上血小板低的死亡率可達百分之百,若非醫護人員警覺性低,不了解病人的危急性,若死者獲及早治療,相信是可以救回的。 鄺又建議,應建立識別系統以識別低血小板的病人,以防再發生類似事件,又應加強培訓,令他們明白血小板低的後果,亦要學懂分辨病人的緩急先後次序,同時醫護人員也需加強團隊精神,醫生們不可覺得自己紓尊降貴而不願做一些簡單的抽血檢查。 家屬一方結案陳詞,哭訴死者連穗文一直積極面對病情,經常安慰家人及子女說自己一定會康復。怎料入院後「無得返轉頭」,不明當日選擇入院為何會是錯的,約5小時內醫院裏竟無人可抽少許時間治理連,最終令他們失去了丈夫及爸爸,帶來傷痛。醫管局一方則表示,診症有賴醫生的臨床判斷。而醫院已有系統及機制可讓醫護人員查閱病人的病歷,醫護人員需判斷是否採用有關機制處理病人是否緊急的決定。 法庭記者:黃顯晴 建立時間:15:01 更新時間:17:45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