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轉趨活躍 衛生防護中心指今年已有474宗感染

2017-03-21 20:33

衞生防護中心監測數據顯示,猩紅熱個案由今年2月26日一星期的41宗,增至其後兩星期分別49和59宗。至於學校和院舍爆發的猩紅熱個案,過去3星期則錄得共6宗,涉及12名學童和兒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鑑於猩紅熱於過去數星期轉趨活躍,呼籲家長、學校和院舍及醫護人員提高警覺,預防感染。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表示,本地猩紅熱一般於11月至2月,以及6、7月期間較活躍。截至3月18日,衞生防護中心今年共接獲474宗猩紅熱呈報個案,包括286男188女,介乎兩個月至31歲,幾乎全部(465人,98%)為10歲以下。大部分個案病情較輕,臨床病徵與過去數年的個案相似。當中,170人(36%)需入院治療,但至今沒有錄得需入住深切治療部的嚴重個案或死亡個案。 猩紅熱是由甲類鏈球菌引致的細菌性感染,主要影響兒童,可透過飛沫或直接與受感染的呼吸系統分泌物接觸而傳播。 病發初期通常出現發燒和喉嚨痛,偶爾會有頭痛、嘔吐和腹痛。舌頭表面可出現草莓般(呈紅色和凹凸)的外觀。在發病首日或翌日,身軀和頸部會出現砂紙般粗糙的紅疹。其後紅疹會蔓延至四肢,特別是腋窩、肘部和腹股溝。紅疹多在一星期內消退,繼而指尖、腳趾和腹股溝的皮膚會脫皮。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