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ckenflap光環褪色:盛事經濟如何迎合Gen Z世代?|梁偉聰
2024-12-03 18:20
朋友笑著說:「在Clockenflap,只要看衣著,就可以分出我們這班上了年紀的人和Gen Z。你們一定會穿著外套,怕冷;但他們,不論男女,都是愈少布愈好,所以一眼就分到你們啦。」這句話雖然帶著幾分調侃,卻真切地反映了現場的景象。
雖然我仍然感受到年輕的活力與音樂的魅力,但今年的氛圍卻不像以往那般熱烈。即使有Suede和Jack White這些經典壓軸,台下的觀眾卻不如以往擁擠,甚至在某些時段,場地顯得有些空曠。從陣容到人流,今年的Clockenflap似乎都少了些讓人心潮澎湃的感覺。
尤其是聽聞第一輪Line-up公布後,連贊助商也對陣容表現出不滿,甚至如樂迷般向主辦方施壓,要求引入更強的陣容。一度有傳聞稱可能有韓國女團加盟,讓人對第二輪公布充滿期待。然而,最終這些希望落空,反映在今年3日門票無1日售罄的結果中。這樣的場景,不僅反映了Clockenflap的挑戰,也折射出全球音樂節市場正面臨的寒冬。
全球音樂節困境與Gen Z挑戰
Clockenflap的困難並非個例。今年,全球音樂節市場都在經歷相似挑戰。例如,英國預計今年有多達100個音樂節被取消,美國Coachella門票銷量按年下跌15%,而Burning Man這個以狂野著稱的活動,十多年來首次未能售罄。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除了營運成本增加外,更深層挑戰來自世代變化。千禧世代曾是音樂節的忠實支持者,將其視為展示自我、與朋友狂歡的最佳場合。然而,隨着Gen Z成為主要消費群體,他們的行為模式和生活習慣卻與前一代截然不同。
Z世代對大型社交活動的興趣減少,更傾向於在線娛樂和短平快的內容消費。他們追求個性化與靈活性,對於需要長時間參與的音樂節,興趣已大不如前。一項英國調查更顯示,許多Z世代不參加音樂節的主要原因是「我認為我沒有可以一起去的朋友」。當社交需求下降時,音樂節這種「群體體驗」的核心吸引力也因此削弱。
專場演出成音樂節壓力
Clockenflap的挑戰也來自本地市場專場演出的崛起。去年,YOASOBI在Clockenflap的演出成為全場焦點,今年他們選擇在亞洲博覽館舉辦專場演唱會,門票迅速售罄。
明年,Coldplay將在啟德體育園舉行多場演出,成為全城熱話,搶票熱潮早已證明專場演出的吸引力。相比之下,音樂節雖然多元化,但當陣容吸引力不足時,觀眾更傾向於選擇專場演出,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
對香港盛事經濟有啟示?
Clockenflap的挑戰,反映了香港整體盛事經濟需要面對的現實。從音樂節到海洋公園的「熊貓經濟」,香港都在試圖通過盛事活動吸引更多內地及國際旅客。然而,這些活動的可持續性取決於是否能提供持續吸引力和創新內容。
例如,熊貓經濟的重點在於挖掘吉祥物的文化價值,但僅僅依靠形象吸引已不足夠。未來,如何將熊貓經濟與音樂節等其他盛事聯動,打造更豐富的體驗,將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連續三次支持Clockenflap的我,或許下次會更加謹慎地查看Line-up,再決定是否購票。然而,Clockenflap的挑戰也提醒我們,香港盛事經濟需要更多元內容和更清晰定位。無論是音樂節、Coldplay的演唱會,還是海洋公園的活動,都應該成為香港文化品牌的一部分,形成一個完整的盛事經濟生態。
或許,香港需要的不僅僅是幾場成功的活動,而是一個能夠長期吸引本地和國際觀眾的文化名片,讓這座城市重新成為亞洲的娛樂與文化中心。
梁偉聰-企業傳訊及財經公關顧問
https://www.linkedin.com/in/wcleung8/
相關文章:
當紅明星百萬報價單 從Chiikawa群組流出 誰受損誰埋單?|梁偉聰
退休期有幾長難掌握 李聲揚分享三種預算方法 「最怕人在天堂錢在銀行 沒享受過人生」
AI概念資金輪流炒作│晉佳
恒指過去25年升45% 年均回報僅1.5% 林本利:盈富未能創造財富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