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 |全面提升技術表現 劍指洛杉磯奧運 「科技+體育」突破極限 專家研奪牌秘密武器

2024-11-14 09:30

每日雜誌 |全面提升技術表現 劍指洛杉磯奧運 「科技+體育」突破極限  專家研奪牌秘密武器
每日雜誌 |全面提升技術表現 劍指洛杉磯奧運 「科技+體育」突破極限 專家研奪牌秘密武器

《智創運動科技系列》之 競賽篇

運動與科技結合,成為全球體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其影響力超越界限。香港運動員於今屆巴黎奧運以2金2銅創新猷,除有賴運動員及教練的努力拼搏,幕後團隊運用科技輔助亦功不可沒。近年,香港體育學院與多所大學合作,利用科技提升運動員表現,例如與香港科技大學的風洞測試技術,協助單車手克服風阻;與理大的生物力學研究,精準捕捉和分析運動員的動作,盼爭取0.01秒的先機,贏得決勝分。本報將透過系列報道,深入探討運動科技如何在精英賽事、體育產業和全民運動的層面上,為香港帶來改變。

香港運動員於今屆巴黎奧運以2金2銅創新猷。
香港運動員於今屆巴黎奧運以2金2銅創新猷。

奧運不僅是運動員的競技場,也是各地展示科技實力的舞台。全球多地已採用「人工智能(AI)+體育」的模式,為選手提供協助。作為體育強國,中國擁多項創新技術,國家籃球隊與商湯科技合作,開發運動表現分析平台,通過構建場地三維模型和動作捕捉,實時記錄和分析運動員的負荷強度、技術準確性等,提升訓練效率;百度與上海體育大學攜手研發大模型,為國家游泳、田徑和體操隊等6支隊伍作動作識別和技術分析,成效顯而易見。

為運動員打造「個人化」方案

近年本港精英運動員屢創佳績,上屆東京奧運創紀錄贏得1金2銀3銅共6面獎牌。港府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出資3億元,推出「運動科研資助計劃」,至今年4月已批准8項申請,當中涉及24個運動項目,撥出約1.5億元。為備戰2026年名古屋亞運會和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以及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和殘奧會等重要賽事,該計劃已延長至2028年底。

據悉,目前獲批的資助項目多走「個人化」路線,為運動員量身打造具針對性的方案,以提升其表現。消息人士指出,獲批的科研項目,涵蓋劍擊、游泳、單車及羽毛球等奧運奪牌項目,以及在亞運有奪牌希望的滑浪風帆及壁球,另包含今屆殘奧會中取得佳績的硬地滾球及羽毛球項目。

全球多地已採用「人工智能(AI)+體育」的模式,為選手提供協助。
全球多地已採用「人工智能(AI)+體育」的模式,為選手提供協助。

多年來,體院鮮有公開提及運動員的培訓方法。體育界人士John直言,因全屬「軍事機密」,特別是涉及科研資助計劃,當中獲批項目被視為未來數年港隊奪牌的「秘密武器」。據他透露,體院一直積極應用運動科技,例如訓練及比賽中用於監測運動員心率的「光學心率臂帶」,到為三項鐵人和馬拉松選手監控乳酸值和血糖的監察儀,乃至較大型的鷹眼攝錄系統等,本港的技術不遜於其他地區。

6大中心解決表現傷患問題

體院設有專門的「精英訓練科技」部門,統籌利用科技輔助訓練。部門下設6大中心,包括體能科學訓練、運動生物力學、運動醫學、運動心理、運動營養及運動發展中心。香港智障人士體育協會主席、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運動及康樂學系系主任陸子聰,有參與精英運動員培訓,他指,主教練除了日常技術訓練外,也會就運動員的表現及傷患問題,向運動科學部門求助;雙方開會商討,嘗試從科學技術、運動醫學及運動營養學等方向探究問題,並運用高科技儀器和技術尋求解決方案。

陸舉例,個別運動員於比賽後段出現小腿抽筋,影響表現,過去會被認為是因姿勢不良或耐力不足所致,但現時可透過數據分析,找出抽筋肇因,是否涉及體力不支或肌肉不平衡等,配合物理治療師及營養師跟進。他補充,部分主教練樂於在日常訓練加入運動科學監察,如在單車安裝不同儀器,監察運動員表現。

風洞測試技術助研裝備

John提到,運動生物力學的分析,有助掌握運動員肌肉及關節強度,了解其手腳發力情況,日後更可建立數據庫,分析運動員於賽事的表現,針對性地改良訓練方法。

過去兩年,體院先後與科大及理大合作,成立「體育科技聯合中心」及「理大—體院研究中心」。其中與科大的合作早有先例,自2018年起,雙方共同開發全新的風洞測試技術,展開「運動空氣動力科研計劃」,為香港單車隊研發及改良低阻力的「破風戰衣」單車服和鞋套等裝備,協助「女車神」李慧詩於東京奧運的女子場地單車爭先賽奪得銅牌。

此外,中心亦為滑浪風帆運動員進行綜合空氣動力學性能評估,開發運動空氣動力學與生物傳感器,以及模擬人體手臂和腿部肌肉脈動的人體模型。

研究團隊於風洞中利用單車人體模型,進行煙霧可視化試驗,有助了解在運動員附近的空氣流動。 科大圖片
研究團隊於風洞中利用單車人體模型,進行煙霧可視化試驗,有助了解在運動員附近的空氣流動。 科大圖片

中心主任、科大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張欣說,旗下風洞實驗室透過模擬不同風速,讓單車手體驗風阻,找出更省力、能踩出更快速度的姿勢。團隊透過3D掃描技術,重建運動員的虛擬模型,並借助超級電腦,進行計算流體動力學分析,了解不同姿勢和裝備如何影響空氣流動。

張欣指,團隊基於分析,設計出符合空氣力學的緊身單車服,並利用3D打印技術製運動員模型作測試,優化單車服面料的拉伸比例。現時的單車服於比賽速度下,可減低達3%的阻力。

香港單車隊的破風戰衣,在比賽速度下,阻力可以減少高達3%。
香港單車隊的破風戰衣,在比賽速度下,阻力可以減少高達3%。

至於「理大—體院研究中心」的專家團隊,由學者、科研人員及體院成員組成。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院長、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系主任及講座教授張明教授是該中心協調員,他稱,研究中心主力研究運動生物力學與人體的相互作用,以提升運動員表現。

據知,該中心為單車、劍擊、游泳、跳水及空手道運動員提供姿態分析,利用動作捕捉和3D重建技術,收集生物力學數據,並運用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從重要賽事照片中提取有用資訊。團隊也在體院安裝攝影系統,為空手道運動員進行無標記動作捕捉及分析。

 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院長張明指,「理大—體院研究中心」主力研究運動生物力學與人體的相互作用。
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院長張明指,「理大—體院研究中心」主力研究運動生物力學與人體的相互作用。

翻查資料,該校的單車相關研究獲「運動科研資助計劃」資助,利用紅外線感測器和功率計,配合深度學習模型分析比賽影像,獲得運動員的統計數據和技術特點,並可分析比賽場地和環境對運動員的影響,為教練團提供參考。

另外,體院精英訓練科技總監蘇志雄日前出席Y-LOT Foundation「第三屆全球SciTech青年論壇:S.P.O.R.T. Infinity」時,罕有地透露了部分正在研發的科技,如機械人訓練系統,以及能模擬不同運動的重量訓練系統等。

頂尖運動員的實力不相伯仲,勝負關鍵取決於臨場表現和訓練成果。在各專家的協助下,香港運動員有望通過運動科技,締造更輝煌的成就,續寫香港傳奇。

前國家隊奧運跳水金牌王鑫,在理大進行跳水相關的生物力學研究。 理大圖片
前國家隊奧運跳水金牌王鑫,在理大進行跳水相關的生物力學研究。 理大圖片
前國家隊奧運跳水金牌王鑫,在理大進行跳水相關的生物力學研究。 理大圖片
前國家隊奧運跳水金牌王鑫,在理大進行跳水相關的生物力學研究。 理大圖片

理大創建AI游泳實驗室 訓練更安全科學化

近年,理工大學體育科技研究院進行多項研究,包括由前國家隊奧運跳水金牌主導的跳水生物力學研究,又創建AI游泳科技實驗室,提升泳手速度。

前國家隊奧運跳水金牌王鑫,是理大精英運動員博士學位獎學金的首位得主。她在理大進行跳水相關的生物力學研究,藉捕捉並量化運動員從起跳、空中翻騰到入水的過程,並以傳感器量度人體各部位所承受的衝擊力。據了解,她曾就傷患情況向國家跳水隊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約30%的運動員曾受傷,另有20%運動員曾出現眼睛充血或受傷,包括因衝擊造成的扭傷和拉傷。

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院長張明指,現時項目仍在測試階段,但王鑫希望日後建立模型,模擬跳水姿勢的壓力和運動情況,讓跳水訓練變得更科學化和安全。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蘇俊龍(右)與團隊為拔萃女書院泳隊進行姿勢研究和分析。 理大圖片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蘇俊龍(右)與團隊為拔萃女書院泳隊進行姿勢研究和分析。 理大圖片

此外,研究院正與曾培養多名港隊「女飛魚」的拔萃女書院,共建AI游泳科技實驗室,透過穿戴式表面肌電感測器及水下拍攝系統,捕捉泳手肢體動作和肌肉運用數據,進行比較和分析,以改善姿勢,提高泳手的速度。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蘇俊龍稱,研究就起跳動作、游泳推進力及肌肉運用等進行分析,其中就起跳動作訓練,經系統分析比較後,泳手的平均起跳速度較以往快0.127秒,效果理想。

每日雜誌組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