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展寰:香港郊野公園廣受歡迎 會結合鄉村文化特色推動嶄新深度生態遊
2024-11-10 12:01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隨着全港最大的北大嶼海岸公園、香港第25個郊野公園紅花嶺郊野,及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開幕,11月是香港自然生態保育史上的一個重要月份,體現了政府多年來致力保護環境和自然生態的階段性成果。而香港的郊野公園廣受歡迎,每年吸引約1200萬訪客人次。會結合鄉村文化特色,推動嶄新的深度生態遊體驗,包括於明年初在印洲塘的村落舉辦以「聲—色—味」為主題的跳島遊活動,提升大眾自然保育意識,並創造經濟效益,及促進城鄉共融。
自然生態公園保育塱原是一個突破
謝展寰在網誌表示,北大嶼海岸公園面積約2400公頃,也是面積最大的海岸公園。本港8個海岸公園和一個海岸保護區令受保護的海洋棲息地面積增加至超過8500公頃。海岸公園與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香港的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和大小磨刀海岸公園相連,形成一個橫跨內地和香港水域的海洋保護區網絡。透過積極發揮協同效應,可更有效地保育生活在粵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群落和北大嶼水域的海洋環境及生態系統。
紅花嶺郊野公園位於新界東北邊陲的沙頭角,佔地約530公頃,在地理位置上和深圳梧桐山一脈相連,形成連接兩地的「紅花嶺-梧桐山生態廊道」,有助港深兩地生物多樣性的保育。
此外,政府設立塱原自然生態公園來積極保育塱原是一個突破。透過主動將荒廢農地和部分旱田復修成濕田、水滋田、淺水池、沼澤等各種濕地生境,並興建灌溉水道,孕育各類野生動物、便利生態友善模式耕作,塱原自然生態公園不單止更好保育塱原,更可以達致「生態保育與農耕相輔相成」的目標。
謝展寰指,自2019年開始建造以來的保育成果,過去3年極度瀕危的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在塱原的數目增加兩倍至約50隻;瀕危的黑臉琵鷺近3年亦上升數倍至40多隻;2021年首次發現黑翅長腳鷸在塱原築巢,巢的數量亦由首年的5個增加至今年的50多個。此外,首次在香港發現的澳南沙錐是在塱原找到;今年5月漁護署更首次在塱原發現香港蜻蜓新記錄的淺色斜痣蜻。
積極推進設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
謝展寰指,國家一直強調必須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美麗香港,進一步深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特區政府致力保育自然生態,在建設美麗香港方面,做了多方面的工作,現正積極推進於北部都會區設立面積比現時濕地公園大五倍的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亦會結合鄉村文化特色,推動嶄新的深度生態遊體驗,包括於明年初在印洲塘的村落舉辦以「聲—色—味」為主題的跳島遊活動,提升大眾自然保育意識,並創造經濟效益,及促進城鄉共融。
他續指,並會積極更新香港的《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制訂至2035年的完整策略,進一步完善保育本地自然生態的工作,為國家以至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作出貢獻。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