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4|社福界辦討論會近70人出席 劏房街坊會倡將空置公屋等作原區安置
2024-10-03 11:57
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10月16日公布。近70名社福界代表及市民今日(3日)在一個討論會上,就多項社會問題及民生所需提出意見,有劏房街坊會人士建議政府善用社會資源前提下,可考慮試行將各區較不受歡迎的公屋空置單位作為安置選項,同時參考市區重建局現有重建安置,提供安置大廈讓居民作原區安置,並運用各區過渡性房屋單位作原區安置。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表示,感謝社福界人士出席,並向政府提出寶貴意見,強調與社福界前線的互動交流十分重要,重申有關意見當局會全面審視。
葵涌劏房街坊會代表吳小姐表示,現時全港只剩下屯門寶田臨時收容中心及中轉屋作因天災人禍而無家可歸的臨時安置用途。她指今年4月份「關注安置政策連線」曾就對安置政策意見進行調查,有接近七成的受訪者不接受屯門寶田臨時收容中心首兩項原因是地點偏遠及影響工作或上學等生活,反映地點遠離原本生活社區、安置地點偏遠令不少劏房居民卻步,建議政府可考慮試行將各區較不受歡迎的公屋空置單位作為安置選項。
安置居住至少5年讓居民作長遠考慮
吳續說,公屋空置單位及安置大廈居住年期均需至少為期5年,一方面為居民提供安全合適的居所,另一方面讓他們可作長遠考慮,例如居住至獲得公屋分配等。她強調不論是否正輪候公屋、個人身份或家庭、甚至是否持有香港身份證等,只要是受取締影響的居民就必須獲得安置,強調政府必須提供一套切合所有居民的人性化安排。
另外,她指政府可參考重建社區的遷出安排,提供租金賠償作另一選擇,建議政府在取締不合格的劏房時,應考慮居民的實際需要,給予30至36個月的租金賠償,讓受影響居民能夠獲得即時性紓緩,直到居民能夠獲得合適的安置及相關住屋措施為止。
香港肌健協會建議設立「復康生活券」
香港肌健協會代表、患有肌肉疾病的人士表示,患病人士身體狀況持續退化,大部分患者都無法獨自生活,照顧上需要同住的家人支援,惟現時綜援制度是以家庭單位計算,若因患者的醫療及復康等基本維生支出不敷而需要申請綜援,其所有的同住家人就必須放棄工作,直接扼殺家人的事業前途,製造深層家庭矛盾。
他建議政府短期內於關愛基金或在其他資源下設立「復康生活券」,容許患者以個人名義提出申請,資助項目包括外傭薪金、保險、機票及中介費、復康器材及醫療消耗品、醫管局中西醫療費用及特別膳食開支等,以回應患者在家中安居的醫療、復康及護理等需要,使患者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另外,他亦希望政府檢討 「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及「嚴重肢體傷殘人士綜合服務」的服務內容,並增聘人手及增加服務時間,並加強培訓、挽留人才,以提升服務質素及有效配合患者的實際需要。
狄志遠:削減社福界1%開支不合理
新思維立法會議員狄志遠表示,政府過去削減社福界1%的開支,形容有關決定不合理。對於政府常常強調資源不夠,庫房有赤字,他提醒政府要明白現時基層市民每天生活十分困難,指「我們的資源傾斜至福利服務消費者是應該的,全世界先進國家都是這樣!」期望當局可重組或善用資源。
何啟明表示,當局每年就社福政策提供逾1200億元的支出,當中有700多億為綜援,200多億為長者生活津貼,形容社福為政府支出最多的範圍,直言「我想在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能用這個稅收可以給予這些服務。」
記者:黃子龍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