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殘奧|雙金得主何宛淇:聽到廣東話打氣特別窩心振奮 憶「朝九晚九」訓練生活
2024-09-10 11:05
在巴黎殘奧女子個人硬地滾球BC3級和混合雙人BC3級奪金的何宛淇,今早(9月10日)接受商台節目訪問,剖白奪金心路歷程及成長經歷。她表示經歷上屆東京奧運失利,今次心態上有調整,又指金牌背後是不斷的加練,訓練時間非常長,不時要「朝九晚九」。她又感謝在小時候幾乎想放棄治療時,家人對她不離不棄。
感謝港人觀眾及義工支持 笑言「好似用念力幫住我哋」
何宛淇指,經歷過上屆東京殘奧的失利後,心態上有所成長,今次殘奧目標是全力以赴站上頒獎台。她形容自己作賽時,會進入「心流」的狀態,即完全忘記勝負,只會專注於每一個動作以及解局。
她又笑言,是次比賽印象最深刻之處,是今年有許多來自香港的觀眾和義工支持她,上屆東京殘奧會因疫情沒有觀眾,今次氣氛好很多,「都坐滿晒,仲好多人用廣東話同我講加油」,亦有人刻意買票支持她。最窩心的一幕,是她決賽最後一球由於距離相當接近,需要「度分」,期間觀眾為她集氣,由於她所用的是紅球,所以聽到很多人用廣東話大叫「紅色、紅色」,最終如願勝出,她形容「好似真係用念力幫住我哋咁」。她指在賽場看到有人揮舞區旗、聽到有人用廣東話打氣,感到特別窩心和振奮。
何宛淇又指,她與教練兼丈夫李榮傑的信任和默契是成功的關鍵,他們在比賽前會討論策略,並在場上依據情況調整。曾經是體育教師的李榮傑表示,辭去教職是希望專注於何宛淇的訓練和比賽,支持她衝擊獎牌的目標。
常自行加練 早上9時練至晚上9時半
被問到須丈夫是否沒太多時間拍拖,何宛淇坦言由於準備比賽和訓練的時間太長,完成後都沒什麼心情行街,只想回家休息。她提到一般全職運動員每周至少訓練25小時,她的時間會再長一些,因自行加練。她通常上午9時要到達訓練場地,下午1時午飯時間,2時繼續,約莫下午5、6時左右完結。但她笑言與丈夫「大家都好固執」,要是有一些訓練策略目標未做好,會繼續訓練,曾試過練到晚上9時半,保安員說:「又見到你?我哋要收工喇!」而在今屆赴巴黎前兩周,她亦要專程到台灣拍攝對手的賽事,研究策略。
談到社會上的支持度,何宛淇認為現時香港人對殘奧運動員的關注確實有進步,其前輩獲得的資源和關注度都較少,但「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現時政府對於傷殘運動員也有全職化計劃,獎金、收入都比以前多了,體育學院亦會提供休息地方、治療師等。因此她認為自己得到金牌,背後少不了社會的恩惠和資源,如今打出成績,也希望回饋社會,設立獎學金以及向慈善基金捐獻。
曾想放棄治療 感謝母親不離不棄
何宛淇所患的疾病是脊髓肌肉萎縮症,屬先天疾病,2歲起確診,生活不能自理,而且狀況會隨時間過去惡化。她直言小學期間,有一段時間曾經因為心肺功能問題經常出入醫院,「都同屋企人講,有咩事唔好救我喇」,因為「我辛苦,家人都好辛苦」,但母親沒有放棄她,繼續每日替她抹身,鬆弛肌肉,因此她決心要盡力康復報答家人。
何宛淇指,最希望的是社會不要用另類的目光看待她們,傷殘人士只是身體部分機能不及健全人,「有時都唔係需要大家嘅憐憫同情,而係希望大家用一樣嘅目光望我哋。」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