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跨科團隊支援「存活線邊緣」 港媽連續2胎不足月要插喉:對自己和寶寶有信心

2024-08-30 00:05

瑪麗跨科團隊支援「存活線邊緣」 港媽連續2胎不足月要插喉:對自己和寶寶有信心
瑪麗跨科團隊支援「存活線邊緣」 港媽連續2胎不足月要插喉:對自己和寶寶有信心

可愛的寶寶是上天的恩賜,但非每對父母能順利迎接新生命,尤其僅23至25周誕生的早產嬰兒,因發育未成熟,更是處於「存活線邊緣」。有女士連續兩胎早產,孩子更要插喉,幸獲瑪麗醫院跨部門團隊支援,一對兒女均能健康成長;回首當初,她感激獲團隊和丈夫支援,發現「原來早產寶寶不一定會有事,也有很多存活機會。寶寶生存意志也很強,雖然要插喉但亦可順利過渡。」瑪麗團隊指,成立3年來已服務逾20對誕育「存活線邊緣」嬰兒的父母,院內23周的早產嬰存活率更成功由27%,躍升至50%。

早產嬰存活率躍升至50%

未足月出生的嬰兒周數越短,出現健康及智能發展風險的機率越高。當中早於37周出生嬰兒便已算早產,僅23至25周出生者更達危險線。為支援「存活線邊緣」的早產嬰父母,瑪麗醫院在3年前成立「關愛邊緣存活新生兒和父母團隊」,由婦產科、兒童及青少年科專家合力協助提供「家庭為本」的身、心、靈關顧,並通過客觀臨床數據,評估每個家庭需要,為父母選擇合適治療方案。

瑪麗醫院「關愛邊緣存活新生兒和父母團隊」成立三年,服務逾20對「存活線邊緣」早產嬰父母,並令該院23周早產嬰存活率由27%升至50%。蕭博禧攝
瑪麗醫院「關愛邊緣存活新生兒和父母團隊」成立三年,服務逾20對「存活線邊緣」早產嬰父母,並令該院23周早產嬰存活率由27%升至50%。蕭博禧攝
瑪麗醫院「關愛邊緣存活新生兒和父母團隊」獲得本年度醫管局傑出團隊殊榮。蕭博禧攝
瑪麗醫院「關愛邊緣存活新生兒和父母團隊」獲得本年度醫管局傑出團隊殊榮。蕭博禧攝
葉女士一對子女(中)現時健康成長,兩姐弟相親相愛。蕭博禧攝
葉女士一對子女(中)現時健康成長,兩姐弟相親相愛。蕭博禧攝
瑪麗醫院中央護理部高級護理主任李韻明和受助人葉女士。蕭博禧攝
瑪麗醫院中央護理部高級護理主任李韻明和受助人葉女士。蕭博禧攝
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黃小珍(左)和瑪麗醫院婦產科副顧問醫生司徒天欣。蕭博禧攝
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黃小珍(左)和瑪麗醫院婦產科副顧問醫生司徒天欣。蕭博禧攝

受助人之一葉女士指,3年前長女僅25周便誕生,當時曾懷疑是否「弄錯」令寶寶早產,但入院後獲瑪麗團隊提供詳細資訊,且不斷鼓勵和安撫,令她內心安定不少,最終在入院後10小時成功誕下女兒,「很記得護士跟我說,放心,那是女兒,女兒生存率較高,加油。」現時3歲的長女亦健康成長,面對記者時毫不怯場,更不時展示雙手的「美甲」,逗得一眾傳媒會心微笑。

葉女士續指,在今年4月出生的次子也是早產嬰,「懷孕至23周我已穿羊水,幸送院後再獲瑪麗團隊支援,打了強肺針及抗子宮收縮藥,最後囝囝可等到31周才出生。」對為何首胎已早產,仍有信心再誕第二胎,葉女士指與丈夫均很喜歡小朋友,也希望女兒有弟妹陪伴成長,形容成功誕下次子是「上天恩賜」。

「預先制定計劃 方便醫護跟進」

因有早產史孕婦有較高機率再次早產,葉女士指在第二胎入院時,瑪麗團隊便一直向她提供存活率、健康展望等資訊,且留院2個月期間一直密切監察母子情況,令她較首次懷孕時更冷靜,「當個肚周數漸長,對自己和寶寶存活亦更有信心。」她又笑言,丈夫個性積極正面,其陪伴也是重要的支持,「我們兩公婆聽到醫生和護士講解寶寶情況後,可在不那麼傷心、沒那麼緊張的情況下做決定。」

瑪麗醫院婦產科副顧問醫生司徒天欣指,過往婦產科及兒科會分別約見有早產風險夫婦,溝通上不如現時「跨團隊」合作有組織性,「一起見早產夫婦,可立即解答其疑問,並預先制定應變計劃,方便當值醫護跟進。」

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黃小珍指,產前產後每個步驟均會影響早產嬰的存活率,團隊會預先與早產嬰父母,擬定嬰兒出生時的急救方案,並按臨床情況,在急救時與父母保持密切溝通。

記者 蕭博禧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