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蜆」勝地大嶼山水口 團體推3年計劃保護生態 引「清潔機械人」清理海洋垃圾

2024-08-02 08:00

水口是大嶼山最大的沙坪,擁有獨特的生態景觀。陳浩元攝
水口是大嶼山最大的沙坪,擁有獨特的生態景觀。陳浩元攝

大嶼山擁有優美的自然生態與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其中位於南部的水口是大嶼山最大的沙坪,具獨特生態景觀,是超過600種物種的棲息地。為推廣水口生態保育,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 Hong Kong)及本地初創企業Clearbot展開「珍『識』水口」計劃,凝聚水口居民和大嶼山學生的力量,令公眾認識水口的高生態價值和文化景觀之機會,同時融入創新科技以清理海洋垃圾,共同保護水口生態環境。

郭鎧怡樂見團隊與村民、孩童共同創作壁畫,帶動水口村文化元素及生態保育知識的推廣。信和集團提供圖片
郭鎧怡樂見團隊與村民、孩童共同創作壁畫,帶動水口村文化元素及生態保育知識的推廣。信和集團提供圖片
水口是大嶼山最大的沙坪,擁有獨特的生態景觀。陳浩元攝
水口是大嶼山最大的沙坪,擁有獨特的生態景觀。陳浩元攝
水口蘊含豐富生物多樣性,是蝴蝶、水牛等於600種物種的棲息地。陳浩元攝
水口蘊含豐富生物多樣性,是蝴蝶、水牛等於600種物種的棲息地。陳浩元攝
水口蘊含豐富生物多樣性,是蝴蝶、水牛等於600種物種的棲息地。陳浩元攝
水口蘊含豐富生物多樣性,是蝴蝶、水牛等於600種物種的棲息地。陳浩元攝
信和集團助理可持續發展總經理郭鎧怡形容是次計劃以跨界別合作形式進行「好特別」。陳浩元攝
信和集團助理可持續發展總經理郭鎧怡形容是次計劃以跨界別合作形式進行「好特別」。陳浩元攝

摸蜆活動高峰設教育攤位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保育經理蘇隽彥指,2018年已開始對水口生態環境的保育工作,並在今年起與信和集團、Clearbot合作展開為期3年的「珍『識』水口」計劃,計劃有以下4個重點:一是希望繼續進行社區合作項目,如村民與多位藝術家合力設計及創作壁畫;二是計劃於5月至9月摸蜆活動高峰期間設教育攤位,加強公眾參與度,引導其遊玩時保護生態環境;三是學校參與,WWF教育團隊主力與學校合作,帶領學生身體力行了解水口生態,並認識海洋垃圾的影響;四是Clearbot透過創新科技方案,以海洋清潔機械人定期在水口對外海面,辨識及遙距清理漂浮的垃圾,以減少對各種生物棲息地的影響。

信和集團助理可持續發展總經理郭鎧怡表示,今次計劃以跨界別合作形式進行,保護生態環境需結合各方力量,因此連繫WWF的環境教育推廣工作,以及Clearbot清理海洋垃圾的技術,三方共同保育水口生態環境,高興促成計劃,並透過業務範疇推動可持續發展。

蘇隽彥指,早在2018年已開始對水口生態環境的保育工作,并在今年起與信和集團、Clearbot合作展開爲期3年的「珍『識』水口」計劃。陳浩元攝
蘇隽彥指,早在2018年已開始對水口生態環境的保育工作,并在今年起與信和集團、Clearbot合作展開爲期3年的「珍『識』水口」計劃。陳浩元攝
蘇隽彥希望繼續進行社區合作項目,如村民與多位藝術家合力設計及創作壁畫。陳浩元攝
蘇隽彥希望繼續進行社區合作項目,如村民與多位藝術家合力設計及創作壁畫。陳浩元攝
計劃於5月至9月摸蜆活動高峰期間設教育攤位,加强公眾參與度,引導其遊玩時保護生態環境。陳浩元攝
計劃於5月至9月摸蜆活動高峰期間設教育攤位,加强公眾參與度,引導其遊玩時保護生態環境。陳浩元攝
帶領學生身體力行了解水口生態,並認識海洋垃圾的影響。信和集團提供圖片
帶領學生身體力行了解水口生態,並認識海洋垃圾的影響。信和集團提供圖片
初創公司Clearbot透過創新科技方案,以海洋清潔機械人定期在水口對外海面清理漂浮的垃圾。信和集團提供圖片
初創公司Clearbot透過創新科技方案,以海洋清潔機械人定期在水口對外海面清理漂浮的垃圾。信和集團提供圖片

水口成海洋垃圾黑點 獨特生態環境亟需保育

至於水口的重要性和獨特性,蘇隽彥表示,水口地名意指「河流連接海洋的出水口」,獨特的地理位置令水口的生態環境極為特殊,擁有豐富的自然環境聯繫。他指水源經山川入河流,再沿途從村莊到田地、紅樹林,最後直到泥灘,形容水口由山到海的聯係「冇乜打斷」,完整的生態系統展示多樣的棲息地變化,在香港非常罕見。

然而,蘇隽彥坦言,水口地勢平坦,日夜潮汐變化會將海洋垃圾帶上灘面,致其日漸成為海洋垃圾重災區,並早於2015年被政府列為需優先清理海上垃圾的地點,不僅影響當地自然美景,也對生物多樣性構成威脅,顯示保育工作的展開迫在眉睫。他又指,以試點形式融入科技清理海洋垃圾是很好的嘗試,即使無法全部清理,但笑言「起碼我哋試咗」,呼籲大眾關注及參與環保事業。

獨特的地理位置令水口的生態環境極爲特殊,擁有豐富的自然環境聯係。陳浩元攝
獨特的地理位置令水口的生態環境極爲特殊,擁有豐富的自然環境聯係。陳浩元攝
水口由山脈、田地伸延至海洋,完整的生態系統展示多樣的棲息地變化,在香港非常罕見。陳浩元攝
水口由山脈、田地伸延至海洋,完整的生態系統展示多樣的棲息地變化,在香港非常罕見。陳浩元攝
水口地勢平坦,日夜潮汐變化會將海洋垃圾帶上灘面,致其日漸成為海洋垃圾重災區。曹露尹攝
水口地勢平坦,日夜潮汐變化會將海洋垃圾帶上灘面,致其日漸成為海洋垃圾重災區。曹露尹攝

AI技術助力海洋垃圾清理 5個月已收集270公斤垃圾

Clearbot聯合創辦人Sidhant Gupta介紹,「珍『識』水口」計劃所運用的新技術為海洋清潔機械人,以「無人船」的形式幫助清理灘面和水域垃圾。他指,海洋清潔機械人採用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在水面上自主運行,並識別、收集各類垃圾,且與傳統使用燃料的清潔船不同,海洋清潔機械人零排放、零污染,對原生態環境友好。談及海洋清潔機械人的工作模式,Sidhant Gupta表示機械人的部署和回收需考慮潮汐變化,具體操作基於實時數據,以確保在最佳時機進行垃圾收集。

Sidhant Gupta又指,自該項目啟動以來,每周多次前往水口海灘,收集並分類垃圾,包括有機垃圾和塑料垃圾,在今年2月至6月內收集約270公斤海洋垃圾,當中約有5成為塑膠垃圾。他補充,Clearbot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實時標記和分類所收集的垃圾,幫助了解垃圾的來源和種類,例如可追踪垃圾是否來自雨季,或是否因市民在海灘活動而產生等。

Sidhant Gupta强調,這項技術不僅有效清理水域垃圾,最重要是清理由海面漂浮至水口灘面的垃圾,亦可提供寶貴數據,幫助政府和相關機構更好了解垃圾的產生和分布情況,進一步制定因地制宜的環境保護政策。至於海洋清潔計劃持續多久及垃圾收集目標,郭鎧怡表示整個計劃暫定3年,並非追求簡單的「煙花效果」,未來垃圾收集量及目標將根據實施效果和需求調整。

Clearbot聯合創辦人Sidhant Gupta介紹,計劃所運用的新技術為海洋清潔機械人,以「無人船」的形式幫助清理灘面和水域垃圾。陳浩元攝
Clearbot聯合創辦人Sidhant Gupta介紹,計劃所運用的新技術為海洋清潔機械人,以「無人船」的形式幫助清理灘面和水域垃圾。陳浩元攝
迄今為止,已在今年2月至6月內收集約270公斤海洋垃圾,當中約有5成為塑膠垃圾。陳浩元攝
迄今為止,已在今年2月至6月內收集約270公斤海洋垃圾,當中約有5成為塑膠垃圾。陳浩元攝
Sidhant Gupta强調,這項技術不僅有效清理水域垃圾,最重要是清理由海面漂浮至水口灘面的垃圾,亦可提供寶貴數據。信和集團提供圖片
Sidhant Gupta强調,這項技術不僅有效清理水域垃圾,最重要是清理由海面漂浮至水口灘面的垃圾,亦可提供寶貴數據。信和集團提供圖片

掘蜆活動干擾水口生態 WWF推保育守則及工具

被問及除海洋垃圾問題之外,還有何環境危機,蘇隽彥向《星島頭條》表示,水口一帶正受休閒活動的干擾,例如掘蜆活動。他指掘蜆活動會改變泥灘中底棲物種結構、密度和獵物的數量,因遊人掘蜆時「鏟沙」的動作破壞生物栖息地,會帶出蟹、螺等灘塗生物。另外,亦有機會誤踩瀕危物種幼年中國鱟(馬蹄蟹),體型大的文蛤也因過度挖掘而逐漸消失。

對此,蘇隽彥表示,WWF已製定「掘蜆守則」及「蜆類保育尺」等相關工具,於水口海灘出入口設教育攤位,以及出租掘蜆工具時派發予公眾,提醒遊人勿帶走體型較小的蜆、盡量勿翻動沙泥,以減輕掘蜆活動對當地生態的影響。

郭鎧怡則指,計劃教育意義重大,尤其是本次計劃選擇大嶼山學生作為培養對象,因他們對家鄉天然的歸屬感和親近感,更易珍惜和保護當地生態,加深對水口的保育意識。

掘蜆活動會改變泥灘中底棲物種結構、密度和獵物的數量。陳浩元攝
掘蜆活動會改變泥灘中底棲物種結構、密度和獵物的數量。陳浩元攝
水口一帶正受休閒活動的干擾,例如掘蜆活動,因而製定「掘蜆守則」。陳浩元攝
水口一帶正受休閒活動的干擾,例如掘蜆活動,因而製定「掘蜆守則」。陳浩元攝
遊人掘蜆時「鏟沙」的動作破壞生物栖息地,會帶出蟹、螺等灘塗生物,令其難以返回沙層裏面,增加生存難度。陳浩元攝
遊人掘蜆時「鏟沙」的動作破壞生物栖息地,會帶出蟹、螺等灘塗生物,令其難以返回沙層裏面,增加生存難度。陳浩元攝
派發「蜆類保育尺」,提醒遊人勿帶走體型較小的蜆、盡量勿翻動沙泥,以減輕掘蜆活動對當地生態的影響。陳浩元攝
派發「蜆類保育尺」,提醒遊人勿帶走體型較小的蜆、盡量勿翻動沙泥,以減輕掘蜆活動對當地生態的影響。陳浩元攝
「珍『識』水口」計劃背後的教育意義十分重大,尤其是本次計劃選擇大嶼山當區學生作爲培養對象。信和集團提供圖片
「珍『識』水口」計劃背後的教育意義十分重大,尤其是本次計劃選擇大嶼山當區學生作爲培養對象。信和集團提供圖片
學生作爲大嶼山居民,能將本地獨有的環保意識傳遞給家人至社區,甚至其後代。信和集團提供圖片
學生作爲大嶼山居民,能將本地獨有的環保意識傳遞給家人至社區,甚至其後代。信和集團提供圖片
水口村村長陳玉基及一眾村民大讚團隊既重視社區聯動性,又令水口村文化元素得到很好的展現。陳浩元攝
水口村村長陳玉基及一眾村民大讚團隊既重視社區聯動性,又令水口村文化元素得到很好的展現。陳浩元攝
陳玉基直言「最欣賞就係嗰個馬蹄蟹」,形容「好神似」。陳浩元攝
陳玉基直言「最欣賞就係嗰個馬蹄蟹」,形容「好神似」。陳浩元攝
瀕危物種中國鱟(馬蹄蟹),陳玉基强調「一定要保育返呢個馬蹄蟹」。信和集團提供圖片
瀕危物種中國鱟(馬蹄蟹),陳玉基强調「一定要保育返呢個馬蹄蟹」。信和集團提供圖片
建築群亦是水口保育重點,陳玉基介紹,水口村最傳統建築物已有逾90年歷史。陳浩元攝
建築群亦是水口保育重點,陳玉基介紹,水口村最傳統建築物已有逾90年歷史。陳浩元攝

社區聯動創壁畫展現水口村文化

水口村村長陳玉基及一眾村民表示,計劃令水口村文化元素得到很好的展現,尤其是村民與香港插畫家Onion Peterman、居港芬蘭視覺藝術家Riitta Kuisma、本土藝術團體Omni Art及黃鼎豐等多位藝術家合力創作壁畫,以藝術元素展示水口村的文化及生態環境。他又提到,水口村最傳統建築物已有逾90年歷史,而其中一間舊屋為3級歷史建築,現時正對其進行修復重建,期望可重現舊時面貌予人參觀。

記者:曹露尹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