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交流答問會︱李家超:下周一發表香港氫能策略 將推氫能洗街車及垃圾車

2024-06-13 10:25

特首李家超今日(6月13日)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是次答問會主題分別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及「弘揚中華文化 推動文旅融合」。《星島頭條》將直擊答問會重點內容。

立法會會議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立法會會議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立法會會議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立法會會議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立法會會議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立法會會議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立法會會議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立法會會議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立法會會議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立法會會議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12:00】李家超在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作閉幕發言,指互動交流反映開場發言時所提出,從國家發展大局出發,探索香港在大局中的角色和作用。他感謝各位議員的踴躍發言、提問,提出很多有用的建議和意見,強調政府重視意見,不論支持、反對、鼓勵或批評,又指政府很多政策措施都聽取意見,經審慎研究後制定和執行,如聽到意見要求設立抗戰歷史館,讓市民認識中國,包括香港是經歷過甚麼苦難,才達至今天和平,因此要促進愛國教育,包括在去年的施政報告,落實設立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他續指,政府關心基層勞工利益,聽取意見將最低工資,由兩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並落實相關政策;引入可加不減方程式,既保障僱員利益,也兼顧僱主承擔力。而政府在聽到改善本港生育率不斷下跌的要求時,改變過往多年不干預政策,推出一系列的鼓勵生育組合措施,包括購買資助房屋優先選樓、公屋優先上樓、加強托兒支援、增加稅務優惠、發放生育獎金等。

他又指,本港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立法會由憲制地位展現愛國者治港的特別優越價值,展現議員高質素、高效率,和政府共同創造價值治理香港。他續指,政府政策影響每一位市民,深知自身重任,所以歡迎不同意見、重視交流,經常留意立法會辯論,展現愛國者治港的優越價值,並非如外國西方議會有政治掛帥對立,共同為港人做成事,即使經常有不同意見,有差異也很正常,甚至很多時更是好事,將差異變得「更通更透」,但「必須求同存異,不求我贏你輸,要尋求最大公約數,尋求最大公眾利益,為香港的更美好善作善成」

李家超:政府做政策如十月懷胎

【11:57】金融界陳振英表示, 內地不少城市推出沉浸式主題旅遊,提升旅客的趣味,直言是旅遊市場的「新寵」,問李會否考慮在西九文化區推行特色沉浸式演出,

李家超回應說,政府上任後有探索,曾有聽取相關概念,指本港最吸引旅客的景點是維港,有跟概念提出者討論過,但實際是否可行性,仍有問題要克服,問及陳振英會否有建議,直言「可以令到人地嚟咗呢,不單止記得嗰個項目,就記得香港嘅代表性!」

陳振英說自己不是這方面專家,他說想起太平山,如太平山頂有沉浸或劇場演出,相信有吸引力,又建議可以請教馬逢國、霍敬剛,直言「佢哋係呢方面嘅專家,相信可以俾好多好嘅意見俾特首參考嘅!」, 言論引起議員大笑。

李家超說理念非常好,文體旅局亦有類似概念,表達香港的吸引力,要製作得好很考智慧,政策會支持,當局會與不同有創意的人討論,但很多時政府做政策就如十月懷胎,不出門在家安始,「當我哋BB未出世你唔知我懷孕,我又唔出家門住,安胎呀嘛!」希望最後生產更多活活潑潑的成果。

【11:50】旅遊界議員姚柏良表示,現時本港入境旅客主要是散客,認為當局要將其變成深度遊的團客需要政府的宣傳推廣,將優質產品推廣給客人,亦需要政策引導支持。

他建議當局利用業界做串連的工作,又指當局可規劃雙向奔赴策略,強調不應只重視入境遊而忽略出境遊,期望兩地政府和業界要共同推動。

李家超回應說,政府的角色在於聯繫、組織,並加以宣傳推動,讓外界知道是「桃花源」,強調有關工作沒有做好只有更好,他指明白並認同雙向奔赴的策略,同時希望提升社會關注度,希望團結一致做好事。

他又指,舉辦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的目的, 稱 「唔喺用來話我依家去解決大家問題,問題存在咁多日,緊喺有一路解決啦!」重申答問會可以提升社會的注意度、關注度,凝聚社會的方向,相信可以創造共識,期望社會各界齊心做好事。

【11:45】選委界議員鄧飛指,本港交流團訪內地考察,帶旺內地己是不爭事實,相反內地學生來港考察相信亦是非常重要,他指,國家曾發出《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指南》,惟境外只涉及海外,不涉及香港,詢問有關部門如文體旅局、教育局等,能與內地部門對接,無論在東西方文化匯聚或紅色旅遊景點的發展空間都十分大。

李家超指,這正是他渴望聽到實事求是的項目,相信理念是一樣的,指「口號當然是我哋大家都懂得,但點樣真正去做正事呢」則是他要求同事的。非常支持內地研學旅行如何南,認為相關研學一定是互利共贏,除交流外,更加認識香港,指日後可成為本港人才,強調「有投資,在呢度工作又有可能,所以一定係好」

【11:42】工聯會郭偉强指,本港除爭取國際化文化活動、展覽來港舉行,增加內地旅客來港。他續指,要將旅客成為本地文化之一,而文化的載體是人,強調「無處不旅遊」概念不限於打造景點或盛事,人才也是必須,詢問政府會否針對文旅產業制定文旅人才培養體系。

【11:40】新界鄉議局主席、立法會議員劉業強表示,本港的城市深度遊備受內地市民歡迎,政府在3月推行「同鄉文化推廣計劃」為同鄉社團提供資助,以舉辦活動推廣家鄉文化,指本港有條件提供沉浸式體驗旅遊,新界有不少地區有潛力推動文旅載體,會否考慮向鄉事委員會提供撥款,以提供活動,冀串聯相關景點成為走廊,增加吸引力。

李家超:冀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勇表示,本港有不少古蹟有潛力發展為紅色旅遊景點,認為推動紅色旅遊等大有可為,既能推動旅遊業發展,更能發揮教育功能,培養市民愛國精神,讓愛國主義和和旅遊深度融合。

李家超回應指,本港發展旅遊最重要是業界、行業操作者及旅遊從業員等,直言「政府是搭台和做劇本,演好呢個戲呢,緊係所有演員,寫戲本同導演或者有啲人會幫下佢,演員往往陣容龐大,個個去參與!」

李又指政府會推動旅遊創造人氣,人氣變財氣要靠社會商業人才,他認為新界有很多吸引的特色,相信圍村文化吸引政府在政策會提供協助。他又指香港最大文化產業在西九文化區,認為該區有好的硬件,亦有很多內涵,指政府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不斷提升香港的旅遊資源和配套。

【11:37】民建聯的陳永光指政府近日推動「無處不旅遊」,呼籲民間發掘旅遊資源,但他指近年不少人認為香港旅遊無新意。他認為啟德郵輪碼頭一帶正正提供土壤,配合啟德體育園,有潛質發展中醫藥養生體驗中。另外,他指香港擁有中醫藥文化古蹟景點、中藥品牌等,問及政府會否利用本地中醫藥文化資源,促進本地旅遊。

實政圓桌的田北辰指政府推動新質生產力,認為綠色回收產業、自動化膠樽回收機、清潔能源等正是好例子,但指諷刺的是香港連垃圾分類、廚餘回收也未做好。

田北辰指回收若做得好,市民不用付錢買膠袋。他對於無限期擱置垃圾收費是感失望,建議要先推行一年,當中不罰款但會發警告信、亦會免費派指定袋。

李家超回應陳永光及田北辰時表示,推動綠色經濟是應該發展,推動環保、做好回收配套是應該的,冀做到2050香港零排放。

至於利用不同元素推動文旅共融,形容中醫藥是很好的優勢,認為重點是去了解中藥、從而感受、體會。他舉例指雷生春堂是很多例子,認為可多作宣傳,他又引用少時讀書時讀過《桃花源記》,比喻世外桃源若是無人知悉是「去唔到」。他形容香港是個「桃花源」、但非《桃花源記》,因「桃花源」是個隱世地方,需要所有人都知,認為在香港打造不同方面的「桃花源」是非常正確,要在座每一位議員創造新路線出來。

他指政府有政策配合,有搭台及推廣作用。但他指除旅發局、旅遊專員外,大家也要「一齊做」,因此認為剛才各位議員的建議「全部都啱、全部都支持大家」,只要團結一致、一定能創輝煌成績。

張欣宇倡前海鐵路入欣澳  李家超冀駁通鐵路任督二脈

【11:35】香港新方向張欣宇,因洪水橋前海鐵路進入欣澳,希望建議將洪水橋前海鐵路和機鐵駁通,將深圳、前海,甚至東莞等遊客經鐵路來港,前往國際機場、大嶼山,提升文化旅遊方面競爭力。

李家超表示本港機場優勢非常明顯,非常認同以機場吸引旅客,會認真研究可行性,政府會繼續研究,希望「所有任督二脈可以駁通晒」。他又表示「非常感謝每一位共建香港的決心,和每一位政府官員是一樣的」。

李家超:旅發局正將傳統文化和非遺元素創新結合

【11:26】李家超在第二環節「弘揚中華文化 推動文旅融合」發言,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求是》雜誌發表《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文章,文章指出,須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支持、扶持和傳承,增強文化自信,讓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在博物館交流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等等。

政府在今年4月成立了《弘揚中華文明》的文章。《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宣揚和推動中華文化和歷史,為促進文化交流和合作。特區過去先後舉辦《亞洲文化合作論壇》、《博物館高峰論壇》、《香港國際文化高峰論壇》等。他指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參觀人次也超過200萬,本港有480個非物質文化博物館,又有包括太平清照、舞火龍和粵劇等活動,政府亦不斷推動文旅融合,舉辦具特色的文化古蹟、創意和綠色旅遊項目,包括設計香港地、城市景色和行山徑改善計劃等。加上推出文化古蹟、本地特色旅遊鼓勵計劃、創意深度遊、行程設計比賽等,相關獲獎路線涵蓋禁區探秘、海洋深度遊、潮流文化、及香港都市傳說等主題。他強調,旅發局正不斷創新將傳統文化和非遺元素與旅遊聯繫起來,如5月無人機表演揉合太平清醮花牌及巨型平安包等元素,最近無人機表演涉端午節的龍舟。

鄧家彪倡香港與內地合作建設生命科技產學園區

【11:20】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香港即使在科研上具有國際級的實力,惟受制於成本和人口基數的限制,製造和測試能力仍然不足,他建議政府在大灣區內地的城市,在政府之間協作,建設生命科技產業園區,包括醫藥器械、生命科技、樂齡科技的測試和製造,政府為園區制定產業政策和金融運作方式,又規定一定比例的香港科研人員在產區裡就業,保障本港科研人才的發展機會。 

此外,他又指香港可以利用這個產業園區,作為海外企業進軍國內市場的前哨基地作為賣點,吸引海外企業落戶香港註冊。同時,他又指香港要配合未來落成的藥械監管中心,推動藥物生產國際認證,讓大灣區的藥物出口到世界各地,實現大灣區藥物共同研製、共同試藥、共同註冊、共同創收、共同分紅為目標,將產業園區打造成為大灣區新質生產力的示範區。

李家超:結合河套一地兩園科技園 建造臨床試驗基地

李家超回應指,認同鄧家彪的建議方向,但他認為本港可以先利用香港在醫療科技的優勢,成為臨床試驗的樞紐,認為更具效率和兼且成功的機會更大,又指結合河套一地兩園的科技園,建造臨床試驗基地,認為貢獻更直接。他說要和河套以外的香港臨床試驗體系協作,邁向自主註冊藥械,利用灣區800多萬人的數據建立臨床試驗,認證方面亦要和內地商討。

邱達根。盧江球攝
邱達根。盧江球攝
林哲玄。盧江球攝
林哲玄。盧江球攝
尚海龍。盧江球攝
尚海龍。盧江球攝
盧偉國。盧江球攝
盧偉國。盧江球攝
鄧家彪。盧江球攝
鄧家彪。盧江球攝
洪雯。盧江球攝
洪雯。盧江球攝
陳紹雄。盧江球攝
陳紹雄。盧江球攝
葛佩帆。盧江球攝
葛佩帆。盧江球攝

李家超:下周一發表香港氫能策略

【11:15】民建聯葛珮帆指內地高空經濟高速發展,認為香港亦需加快、否則將落後內地其他城市,問及會否成為跨部門小組推進。

李家超回應指氫能及低空經濟很重要,預告環境及生態局下周一發表香港氫能策略,解釋及介紹香港整體氫能發展。他舉例指氫能巴士已正在試行,透露接下來會有氫能洗街車、垃圾車、有軌電車等。
 
他指發展重點是加氫設施及氫能發電設備等,指環境及生態局會制定安全指引、對於氫能此易燃氣體設安全守則。

至於低空經濟,他解釋是有難處,認為內地發展很前衛,但香港要克服高樓大廈多、人多密集等挑戰。 

葛珮帆解釋安全性方面,指內地交流時得知地面車輛是「2D二維」行駛、易相撞;但空中則是「3D三維」飛行,會安排不同高度飛行避免相撞。她又笑言「少一半螺旋槳都無事、又有降落傘」很安全。

她亦提出3個試點服務,第一是跨境載人服務,以一地兩檢方式透過直升機提供跨境無人機服務接載國際商務人員、低空送外賣、低空旅遊等。

李家超指政府對意見有類似看法,惟按現時制度要有適當調較,指涉及法律和安全問題涉及部門多,例如海事處、飛機航線、信號等。他強調推行要有配套,方向是重要、亦要做試點,指部門正在研究,亦證明跨部門協作重要、設立副司長職位方向正確,指副司長們「任重道遠」。

陳紹雄倡就大灣區推動跨境產業模式

【11:10】選委界的陳紹雄表示建設新質生產力的首要任務是需因地制宜、加快發展低空經濟、氫能等,他指大灣區已快速發展,香港不能獨善其身,問及政府有何計劃作優勢互補,推動跨境產業模式。

李家超回應邱達根及陳紹雄時表示,已有與大灣區城市協作包括不同綱領、協議、在科技、金融方面合作,已有專題合作框架。 

李家超:大灣區優勢需要互補

李家超亦強調,大灣區優勢需要互補,認為每個城市「要攞大家最好嘅出嚟」,形容各地不是在競爭,要合作才能「又跑得快又跳得高」。李家超表示,香港強於有人才、國際化、有資金;但缺的是勞動力、土地。他認為需做好產業鏈,指內地有地方、勞動力、價廉的優勢。

他指香港最強的是上游、做好科研,亦正在強化中游,內地的下游很強、上中游亦有強的地方。他形容香港在科研方面是很有優勢,包括有5間百強大學,數碼競爭方面,包括深圳及廣州是世界第2。 

至於邱達根提及金融方面問題,李家超認同資金是香港優勢,指香港交易所相較鄰近地區的成交量、市值均是高幾倍以上,代表任何在港上市的公司所吸引的投資者、資金能更多,因此搞活金融中心及交易所很重要。

【11:15】自由黨李鎮強表示,中央明確支持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問及當局會不會考慮去善用北部都會區,興建一些臨時展館,甚至組織建設一、兩條「一條龍」的生產線,去展示內地氫能發展的成果,又問及當局長遠而言會否興建一個大型的展館中心,展出現時會展因高度環境等限制 ,而無法展出的展品,讓香港可以做好一個櫥窗的角色,將國家的氫能產業透過香港走出世界與世界共享。

【11:00】選委界議員洪雯則指,絕大多數國際金融機構以香港為平台,開展國際金融的業務,但相關業務和本地沒有太大的關聯,資本在香港上流通但不在本地紮根,不服務本地產業發展,如本港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的集資中心,近60間生物科技企業來港上市,但只有兩間和香港本地有實質性關聯。她詢問特首,會否考慮重新定義金融的價值,調整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

李家超:香港定位必然是國際金融中心

李家超認為,本港金融中心是相當重要,全世界國際金融中心有不同角色,全世界的資金都是自然流通,否則稱不上是國際。他強調香港定位必然是國際金融中心,有資金來往是必然的,相信同樣的問題都發生在另外金融中心,但同意我們需要幫助本地的不同企業的資金來源,如政府的引入重點企業辦公室,引入五個本來不在香港的企業,起碼涉及幾百億,並創造逾萬個職位,政府一定會繼續實行相關措施。

李家超又指,香港資金一定多元,因本港是資產管理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很多資金投資在港,認為如將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聚焦在本地,就失去國際性,希望令本港更國際化,同時吸納所有資金,經不同渠道投資。他強調,企業前來也是資金吸引的一種,「為何投資在香港,不投資在別的地方」。因不單單是實體存在,成功機會大、人才多,才是競爭力。他續指,本港投資公司已投資相信有前景、策略性、前瞻性,屬新質新產力公司。

特首李家超今日(6月13日)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盧江球攝
特首李家超今日(6月13日)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盧江球攝
特首李家超今日(6月13日)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盧江球攝
特首李家超今日(6月13日)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盧江球攝
盧江球攝
盧江球攝
盧江球攝
盧江球攝
盧江球攝
盧江球攝

李家超:棕地發展原則是朝多層工業大廈方向

【10:54】經民聯盧偉國表示,香港各行各業仍有很多空間發展新質生產力,包括而業界要確保整體產業鏈運作暢順,在規劃與發展的行動中,處於工程建設最前線的建造業往往大受困擾,問題源於政府回收棕地,以致大型建築器材存放與維修,建築物流儲存等問題。他指,政府規劃須考慮未來產業,但目前重要的產業用地也不能忽視,否則支持發展的經營者不能夠營生,否則「提量、提速、提質」將淪為空話。他希望政府能督導相關部門官員,切實關注影響發展大計的關鍵問題,確保政府在回收棕地前考慮清晰管理的方法。

李家超指,棕地發展影響很多作業者,而發展局已做大量工作,明白作業者對社會的經濟貢獻,及有實際存在的需要。惟強調部分土地有發展需要,而政府發展原則是發展多層工業大廈,並讓棕地作業者搬進,令原有棕地作業者可有自己出路,亦會向他們介紹新土地,並租借土地給棕地作業者。他續指,整體規劃中會有發展機會給予他們和發展商與政府合作項目,相信發展局很認真處理棕地。

李家超:政府加快推動吸引人才政策

【10:43】醫療衞生界林哲玄指,生命科技是重要的「新質生產力」,指本港有頂尖的科研人才、全球名列前茅的學府,亦有涵蓋數百萬人的醫療大數據可以作為醫療科技用途,藥物註冊亦正由第二層審批向第一層審批邁進,香港基因計劃發展正如日初升,為科研和臨床都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他向特首查詢,指本港還欠缺國際跨國藥物研發企業落地香港,問如何政策上面如何能夠吸引輝瑞等世界頂尖的科研製藥企業落戶香港,又問及政策在政策上如何吸引全球的人才到香港。

李家超回應指,他的提問是認同和肯定政府的工作,但他直言「林議員似乎就很心急,希望我們更加進一步(推動)」 ,他又指政府正加快推動吸引人才的政策,強調香港是國際城市,永遠是有兩個優勢,形容本港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之利,指過去18個月透過不同的計劃吸引47000名持外國護照的人才到港。

至於醫藥科技方面,過去本港有吸引了一些外國位列前列的公司,包括英國的阿斯利康,指本港疫情中有採納它一些疫苗,強調有關工作會努力進行。

李家超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李家超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李家超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李家超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李家超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李家超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李家超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李家超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李家超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李家超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李家超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李家超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李家超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李家超出席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歐樂年攝)

【10:36】李家超指,中央政府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當中提及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開拓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又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優化產業投資基金功能。李又指,特區政府特區正加強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發展河套及新田科技城作為創科集群樞紐,推動建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等。 

他想諮詢的問題是,社會應如何利用及發揮香港的優勢及機遇,推進新則新產力發展,如何利用及發揮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助力新則新產力發展,他期待聽取議員的意見及提問,與大家互動交流。

【10:32】李家超指,這是他今年第二次出席互動交流答問會,答問會目的是行政立法機關團體做事,共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為了更好融入國際、融入世界,讓香港的特色更加彰顯,審視問題要「既看樹木,更看森林」。他指今天所選擇的兩個主題,是從國家的整體布局去探索香港在這個大局中的角色和作用。

記者:李健威、陳俊豪、黃子龍

---

由即日起至6月20日,只要參加「市民對特區政府滿意度調查」問卷,即有機會贏取Panasonic護髮風筒、Casetify充電器、大家樂$50餐飲券等豐富禮品。即點擊https://bit.ly/4csd4qL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