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內地研開發新核電資源 中電:2035年前冀零碳能源供電增至6成

2024-06-12 09:00

專訪︱香港內地研開發新核電資源 中電:2035年前冀零碳能源供電增至6成
專訪︱香港內地研開發新核電資源 中電:2035年前冀零碳能源供電增至6成

香港近年致力發展綠色能源,政府更爭取在2035年前,將碳排放總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以邁向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的目標。今年適逢大亞灣核電廠向香港供電30周年,中華電力總裁羅嘉進透露,中電正計劃沿用大亞灣模式的成功經驗,與港府、內地政府,及內地相關能源企業,共同探討在內地開發新的核電資源,目標是2035年前將零碳能源佔香港電力的比例,由現時的25%增加至約60%。

沿用大亞灣模式成功經驗

羅嘉進表示,香港的減碳路線圖分開三個主要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減用煤碳發電、增加天然氣發電,第二階段需要在2035年前將零碳能源,即核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佔香港電力的比例,提升到60%至70%;最後,第三階段則是為其他綠色能源,例如綠氫或碳捕存技術做好預備。他指,現時本港踏入第二階段,中電基於大亞灣核電廠的成功基礎,認為與內地企業、內地政府及香港政府,共同開發新的核電資源,並透過大亞灣的區域合作模式輸電來港,效能十分好。

中華電力總裁羅嘉進透露,中電正計劃沿用大亞灣模式的成功經驗,探討在內地開發新的核電資源。
中華電力總裁羅嘉進透露,中電正計劃沿用大亞灣模式的成功經驗,探討在內地開發新的核電資源。
中華電力總裁羅嘉進透露,中電正計劃沿用大亞灣模式的成功經驗,探討在內地開發新的核電資源。
中華電力總裁羅嘉進透露,中電正計劃沿用大亞灣模式的成功經驗,探討在內地開發新的核電資源。
羅嘉進表示,目標是2035年前將零碳能源佔香港電力的比例,由現時的25%增加至約60%。
羅嘉進表示,目標是2035年前將零碳能源佔香港電力的比例,由現時的25%增加至約60%。
羅嘉進表示,目標是2035年前將零碳能源佔香港電力的比例,由現時的25%增加至約60%。
羅嘉進表示,目標是2035年前將零碳能源佔香港電力的比例,由現時的25%增加至約60%。
大亞灣已運用核工業一個重要的縱深防禦原則,即多重、重疊式保護概念。
大亞灣已運用核工業一個重要的縱深防禦原則,即多重、重疊式保護概念。

風力太陽能佔地廣 欠穩定

他解釋,要發展風力發電或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除了需要的地方是相對大,更有不確定性問題,「你控制唔到幾時有風、幾時出太陽。」因此對於一個高度可靠的電力系統而言,可控的核能便是不可或缺的燃料組合。他提到,國際上近年開始有共識認為,核能在全球減碳上扮演重要角色。加上中國的核能發展走在領先的位置,現時全國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有56台;正在興建的機組則有26台,更是目前全世界最多核電機組建造當中的國家,反映背後有十分成熟的產業鏈,香港要乘著國家的優勢,順風而行做好減碳。

他續指,核電的發電成本不會和其他化石燃料相差太遠,但核電勝在價格穩定,相對不受國際燃料價格的影響,稱俄烏戰爭爆發後,世界燃油、煤炭和天然氣的價格都上升不少,對電價做成壓力,「當油價很高,燃油、天然氣或煤發電一定比核電貴;但當天下太平,全世界燃料價格相對較低時,它們又可能便宜過核電。」他重申,一旦全球燃料價格波動,對於燃料組合有三分一是核電的中電而言,已感受到核電價格穩定帶來的好處。

縱深防禦 多重、重疊式保護

可是,日本福島核事故至今已有10多年,但其帶來的核污水等災難仍未解決,安全成為核電廠的核心重點。他表示,國務院在福島事故後,曾下令全國核電廠做安全評審,當時大亞灣核電廠得到良好水平;2013年大亞灣進一步加強核電廠在防洪、防震的措施。防洪上,大亞灣在低窪的泵房加裝水閘,避免有洪水影響廠房;防震方面,則在適當位置的設備上進行加固,後備發電機冷卻水源也進行了加強,相等於在本來就卓越的核安全成績上,再額外加強它的措施。

他續指,目前大亞灣已運用核工業一個重要的縱深防禦原則,即多重、重疊式保護概念,例如反應爐中的燃料棒本身是第一重保護,保護了棒內的核燃料,反應爐本身及其外面亦有層層由鋼壁及混凝土製成的保護箱,其中一層鋼筋混凝土更達900mm厚,確保整個核工業的安全做到最好;新核電資源亦會考慮與香港的距離和其他配套等,選擇一個合適的地點建設,因此市民無需過度擔心安全問題。

香港核學會主席陸炳林博士表示,核電技術近年已愈發成熟。
香港核學會主席陸炳林博士表示,核電技術近年已愈發成熟。

核能學者:技術成熟減低風險

香港核學會主席陸炳林博士向《星島》表示,核電技術近年愈發成熟,中國就成功興建出全球首座高溫氣冷堆商業核電站。他介紹指,不同於傳統壓水反應爐內部維持高壓狀態,遇到事故時或沸騰成高溫水蒸氣洩漏造成風險,新技術採用氦氣降溫,氦氣加熱至接近千度亦不會產生任何化學變化,安全性較高。

他續指,高溫氣冷堆採用燃料球而非傳統的燃料棒,以往燃料棒在高壓環境下無法完全取出,但新技術容許燃料球在危險情況下完全取出停止繼續反應,令核事故風險驟降;同時,燃料球由碳化矽(Silicon Carbide)包覆,能有效防止內部核燃料洩漏之餘,亦避免了像福島核事故中,由鋯合金包覆的燃料棒在極高溫情況下與水蒸汽產生化學反應,產生大量氫氣,引致爆炸,導致大量放射性物質洩漏的嚴重後果。

環境局 : 不會排除從內地購買任何一種零碳能源

環境及生態局發言人表示,在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的總體目標下,政府會基於安全、可靠性、合理價格及環保表現四個重要考慮因素,與周邊地區探索更多零碳能源供應,包括尋求投資和開發等機會,參與和營運鄰近香港的零碳能源項目。當局不會排除從內地購買任何一種零碳能源,包括核電和各種可再生能源。

發言人指政府已在將軍澳預留土地興建電力設施,日後將連接兩家電力公司的供電系統,長遠有助穩定兩家電力公司的電價和減少本地電廠排放。現時項目尚在初步規劃階段,考慮規劃、興建至落成新的跨境輸電和電力接收設施所需時間,預計可在2035年前啓用,屆時輸入的零碳能源電力可增加至6至7成。當局會在《管制計劃協議》的框架下,嚴謹審核兩家電力公司提交的資本投資建議,致力保障市民大眾的利益。

記者 趙克平

---

由即日起至6月20日,只要參加「市民對特區政府滿意度調查」問卷,即有機會贏取Panasonic護髮風筒、Casetify充電器、大家樂$50餐飲券等豐富禮品。即點擊https://bit.ly/4csd4qL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