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牛尾海生物群豐富 水上活動危及生態 團體籲劃為「海洋保護區」

2024-04-18 16:25

左起:蘇隽彥、佘國豪、黃如欽及David O’Dwyer。吳艷玲攝
左起:蘇隽彥、佘國豪、黃如欽及David O’Dwyer。吳艷玲攝

本港擁有豐富的海岸線及海洋環境,但被列為「海洋保護區」的水域範圍只佔全港總水域面積3.7%,香港海洋保育聯盟表示,西貢牛尾海物種繁多,具有豐富生態價值,去年曾有布氏鯨曾於此處逗留19天卻最終不幸浮屍,聯盟呼籲將此處約2500公頃的海域劃分為「海洋保護區」,以保護及復甦漁業資源。聯盟亦派出新一代機械魚「SNAPP」潛入海中拍攝海底影像,幫助收集海底數據及探測海洋生物環境。

橋咀島附近海域遍布珊瑚

聯盟成員之一的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保育經理蘇隽彥表示,牛尾海鄰近西貢市區,擁有獨有的生態價值,使其成為香港休閒水上活動如潛水及獨木舟熱點,同時也為牛尾海帶來各種威脅,包括意外破壞珊瑚群落和海洋垃圾等問題。他續指,在橋咀島附近海域,發現有65%的珊瑚覆蓋度,「每行十步有六步都係珊瑚」,但由於石珊瑚多分布在淺水水域,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他表示,珊瑚生長速度慢,每年只能生長數毫米,一个50厘米的珊瑚可能需要数十年至百年才可形成,「可能唔小心俾獨木舟撞一撞,就冇咗幾十年嘅時間」。他指,若將此海域劃分為「海洋保護區」,便可限制船速及遊客的活動,對保護此處的生物多樣性十分重要。

黃如欽展示機械魚是利用科技監測搜集珊瑚和魚類的數據。吳艷玲攝
黃如欽展示機械魚是利用科技監測搜集珊瑚和魚類的數據。吳艷玲攝
黃如欽(左)與林曦悅(右)。吳艷玲攝
黃如欽(左)與林曦悅(右)。吳艷玲攝
機械魚身底綁有攝像機,進入海水後便可拍攝海底生物環境。吳艷玲攝
機械魚身底綁有攝像機,進入海水後便可拍攝海底生物環境。吳艷玲攝
機械魚身底綁有攝像機,進入海水後便可拍攝海底生物環境。吳艷玲
機械魚身底綁有攝像機,進入海水後便可拍攝海底生物環境。吳艷玲
黃如欽表示,機械魚以非入侵式的形式進入海水,且無須電線連接,不會纏繞海底生物。吳艷玲攝
黃如欽表示,機械魚以非入侵式的形式進入海水,且無須電線連接,不會纏繞海底生物。吳艷玲攝

此外,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亦於2021年開展「環保基金- 潛愛海洋」計劃,推出全港首套潛水訓練教練指引卡,為潛水教練提供訓練潛水員保育的工具,提醒潛水學員進入珊瑚區後,要注意中性浮力控制和蛙鞋的踢水方向,避免破壞珊瑚群落。蘇隽彥表示,潛水教練是市民接觸海洋和潛水的第一關,希望透過與潛水業界合作,降低市民大眾對海洋生態的影響。他表示已有約2000個潛水員接受了此訓練。

機械魚探測器收集海水溫度等數據

聯盟成員之一「SNAPP」研發出機械魚,利用科技監測搜集珊瑚和魚類的數據,機械魚已進化到第三代「SNAPP 3.0」,重3公斤,充電後每次可游達一公里,機械魚身底綁有攝像機,進入海水後便可拍攝海底生物環境,能夠以不傷害海洋及海床的方式,收集和記錄海洋數據。「SNAPP」創辦人及黃如欽表示,機械魚以非入侵式的形式進入海水,且無須電線連接,不會纏繞海底生物,魚身的設計亦令其速度更快,在海底工作的效率更高。「SNAPP」聯合創辦人林曦悅表示,正研究在機械魚上安裝探測器,以收集海水溫度、酸鹼值及水質等數據。

聯盟成員之一「SNAPP」研發出機械魚。吳艷玲攝
聯盟成員之一「SNAPP」研發出機械魚。吳艷玲攝
機械魚利用科技監測搜集珊瑚和魚類的數據。吳艷玲攝
機械魚利用科技監測搜集珊瑚和魚類的數據。吳艷玲攝
左起:蘇隽彥、佘國豪及林曦悅。吳艷玲攝
左起:蘇隽彥、佘國豪及林曦悅。吳艷玲攝
機械魚已進化到第三代「SNAPP 3.0」,重3公斤,充電後每次可游達一公里。吳艷玲攝
機械魚已進化到第三代「SNAPP 3.0」,重3公斤,充電後每次可游達一公里。吳艷玲攝
機械魚已進化到第三代「SNAPP 3.0」,重3公斤,充電後每次可游達一公里。吳艷玲攝
機械魚已進化到第三代「SNAPP 3.0」,重3公斤,充電後每次可游達一公里。吳艷玲攝

300義務潛水員參與  共記錄了逾400種珊瑚魚

另一聯盟成員Bloom Association Hong Kong自2016年起進行「114°E珊瑚魚普查」,招募義務潛水員、集合公眾力量在牛尾海一帶收集香港珊瑚魚資料,再透過所收集的數據建立資料庫。

身兼香港海洋保育聯盟發言人的Bloom HK海洋保育項目總幹事佘國豪形容「114°E珊瑚魚普查」是一個大眾參與的「公民科學」項目,至今已有300名義務潛水員參與,當中包括曾獲獎項的水底攝影師、潛水教練以及休閒潛水員等,參與的潛水員不需有海洋科學背景,由Bloom HK提供基本海洋數據收集及魚類辨認等培訓。

項目一共記錄了超過400種珊瑚魚,包括瀕危的香港紅斑、屬於易危級別的管海馬,以及逾50種首次在香港發現的新品種如彎月蝴蝶魚、密斑刺魨等,佘國豪補充「大部分更在牛尾海發現」。Bloom HK計劃將香港珊瑚魚品種集結成書,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本港珊瑚魚,提高公眾對海洋保育的關注。

去年加入香港海洋保育聯盟的勃勃海洋於2021年開展「香港海洋生態調查(Hong Kong Marine Life Survey)」計劃,每月動員約10名潛水員,記錄香港不同地方出現的珊瑚及海魚種類。勃勃海洋主席David O\'Dwyer指出,潛水員在牛尾海一帶發現多個珊瑚及海魚種類,生物多樣性高踞全港調查地點的第二位。他續指,已將數據轉交漁護署,希望牛尾海能獲得更好的保護。

記者:郭穎彤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