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副作用? 內地逾半青年認「詞窮」表達能力下降

2024-02-27 18:15

面對網絡時代影響,內媒近日調查,有超過一半以上的青年自認「詞窮」,覺得在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都有下降、詞彙量匱乏。 新華社資料圖
面對網絡時代影響,內媒近日調查,有超過一半以上的青年自認「詞窮」,覺得在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都有下降、詞彙量匱乏。 新華社資料圖

根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最新調查顯示,在調查1333名青年之後,有53.3%的受訪青年自認近幾年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下降,也有47.1%的受訪青年感覺詞彙量匱乏、表達單一,也坦言認為,閱讀量少和依賴網路語言、表情符號是「詞窮」的主要原因。

暨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鄭煥釗認為,一些年輕人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下降,反映出網絡時代「文字失語」的現實問題,當網絡讓生活更便捷時,也對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及表達方式產生深層影響,年輕人的「詞窮」問題應當引起重視。

像是近期春節期間的家庭聚會上,「00後」李思超在被長輩點名發言時,就感覺到自己腦子有點短路,雖然有很多話想說,但吱嗚了半天,也沒說出完整的句子。

依賴網絡語言、表情包是「詞窮」的主要原因?  AP資料圖片
依賴網絡語言、表情包是「詞窮」的主要原因? AP資料圖片
內媒近日調查,有超過一半以上的青年自認「詞窮」。
內媒近日調查,有超過一半以上的青年自認「詞窮」。
不只是內地,全球的年輕人都習慣了使用網絡流行語及表情符號。
不只是內地,全球的年輕人都習慣了使用網絡流行語及表情符號。
全球最常使用的表情符號。
全球最常使用的表情符號。
表情包成大部分年輕人社交媒體的溝通方式,卻帶來表達能力下降的問題。
表情包成大部分年輕人社交媒體的溝通方式,卻帶來表達能力下降的問題。

而李思超的情況不是個例。今年春節期間,內地社交平台上諸如「有哪些表達祝福的詞彙」、「拜年時怎麼說顯得有新意」的帖子引發關注。走親訪友不知該說什麼、拜年恭賀詞要複製貼上,讓不少年輕人覺得自己「詞窮」了。

網絡流行語、表情符號成溝通習慣

合肥「00後」王雨菲認為,網絡流行語已成為重要線上社交用語。「平時和朋友聊天,大家都喜歡用表情包和網絡流行語,如果誰發了一大段文字,反而會顯得很奇怪。」她覺得碎片化的表達方式能夠活躍氣氛、快速拉近彼此距離,「但如果線下這樣說話,難免會讓人覺得尷尬。」

據該調查顯示,53.3%的受訪青年感覺近幾年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下降了。47.1%的受訪青年感覺自己詞彙量匱乏、表達單一,43.2%的受訪青年表示用筆寫字變少,41.5%的受訪青年遇到過詞不達意,難以準確表達想法的情況。

對於「詞窮」現象產生的原因,調查顯示閱讀量少、表達能力弱化排在首位,獲選率54%,之後是過度依賴網路語言和表情包,缺乏創造力的53%,同時碎片化瀏覽資訊,難以形成系統思維也有52.1%佔比。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