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雄安新區解北京「大都市病」 近3萬公務員已遷入

2024-02-27 15:41

雄安新區建設日趨完善,有效緩解北京的大都市病。
雄安新區建設日趨完善,有效緩解北京的大都市病。

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郭蘭峰表示,設立雄安新區主要的初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著眼解決北京「大都市病」問題,推動中央單位所屬非首都功能疏解。他指,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就,包括推動高校、醫院、央企總部在雄安新區落地建設。北京市四套班子及70餘個市級部門、近3萬名人員已遷至副中心辦公。

郭蘭峰指出,北京存在「大城市病」問題,包括人口過度增長、交通擁堵、生態環境壓力比較大、住房價格居高不下、社會管理難度較大。要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問題,就要減少非首都功能,從更大的區域範圍內化解北京的問題,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既解決問題,又帶動天津和河北發展。

雄安新區機能日趨完善,滿足企業或居民需要。
雄安新區機能日趨完善,滿足企業或居民需要。
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郭蘭峰(中)。
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郭蘭峰(中)。
雄安新區機能日趨完善,滿足企業或居民需要。
雄安新區機能日趨完善,滿足企業或居民需要。
雄安新區機能日趨完善,滿足企業或居民需要。圖為雄安的民政中心。
雄安新區機能日趨完善,滿足企業或居民需要。圖為雄安的民政中心。
智能無人配送車在雄安新區內行走。新華社
智能無人配送車在雄安新區內行走。新華社
雄安新區機能日趨完善,滿足企業或居民需要。
雄安新區機能日趨完善,滿足企業或居民需要。

京成首個減量發展超大城市

他表示,總的來講,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雄安新區正在不斷從藍圖變成實景。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北京「大城市病」問題將進一步緩解,北京首都功能將更加充分彰顯,成為全國首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

郭蘭峰強調,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日趨完善。北京市四套班子及70多個市級部門、近3萬名人員遷至副中心辦公,環球影城成為文旅地標,北京藝術中心、城市圖書館、大運河博物館等文化建築盛裝亮相,生活便利度不斷提升。

生態改善「北京藍」成常態

郭蘭峰稱,交通、生態、產業等是率先發力突破的重點領域。目前,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網路加速構建,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生態協同治理成效明顯,2023年區域PM2.5平均濃度較2014年下降近6成,「北京藍」成為常態。

產業鏈上下游協作也持續強化,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搆1萬多家,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2,800億元人民幣。同時,公共服務共建共用加快推進,9,900餘家醫療機構實現跨省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