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逾3,000項目上榜「白名單」 不代表一定獲融資 行業回暖還看銷售

2024-02-06 12:44

內媒近期接連引述官方消息稱,三千多個內房項目上榜首批融資「白名單」,市場憧憬為行業沖喜。惟值得注意的是,白名單只是救項目而非救企業,並且只屬於融資協調機制,銀行對項目放貸有個別風險評估及最終決定權,意味企業入選白名單亦不一定能成功取得融資。

內地為緩解內房的流動性壓力,推出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由各地政府列出融資白名單,容許房企憑白名單內的地產項目向銀行貸款,融資所得可用作償還公司債務。過去一個月,包括碧桂園(2007)、融創(1918)、奧園(3883)等多家內房商陸續披露,旗下項目獲列入地方政府的「白名單」,可獲得項目貸款支持。

暫有3%項目獲揼水

據內媒統計,至今年1月底,26個省份、170個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提出第一批房地產項目白名單並推送予商業銀行,共涉及房地產項目3,218個。據悉,商業銀行接到名單後,按規程審查項目,已向27個城市、83個項目發放貸款共178.6億元人民幣。由此計算,獲得商業銀行資金支持的白名單項目接近3%,放貸金額僅相當於碧桂園境外債務總體金額110億美元(約782億人民幣)的23%。

銀行有最終決定權

值得留意的是,是次白名單關注的只是專案端,即不管企業的主體狀況如何,只要專案滿足條件就有可能進入白名單,即這些上榜的項目不代表獲得銀行放貸,尤其是部份風險較高的中小型企業,銀行在審批貸款時仍然有一定顧慮,並要慎重考慮自身利益。

有內媒引述銀行界人士稱,金融機構對貸款審批發放實行終身追責制,出於審慎考慮,銀行負責人通常難以將企業主體的風險和項目風險完全切分,所以銀行不敢貿然對出險房企發放貸款。

政策重點是穩定社會

事實上,在住建部及金監總局聯合發布的通知中,提到在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同時,亦要保障金融機構合法權益,從而達致實現社會穩定的政策初衷。華創證券分析,這意味著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難以大幅降低,對抵押資產的要求仍然較高,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郊區或三、四線城市的項目面臨較難去化、資產折價的問題,除非樓市銷售好轉,否則這些項目即使進入白名單也比較困難獲得銀行融資。

融資白名單落地在某程度可以增強市場對內房的信心,但在改善根本性問題,歸根究底都是要看銷售表現何時回暖。惟令人憂慮的是,目前市場情緒仍然偏弱。據第三方諮詢機構克而瑞公布統計數據顯示,1月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2,350.6億元人民幣,按年下跌34.2%,按月則下跌47.9%,單月銷售規模創近年新低。

大摩料未來數月銷售仍低迷

大摩早前發表報告稱,雖然廣州、上海和蘇州近日放寬限購令,但在疲弱的宏觀環境下,基本面影響仍然有限,預計未來幾個月房地產銷售將繼續低迷,按年跌幅或更加嚴重。該行表示,透過完成停滯的項目、防止大型發展商進一步違約及提高居民收入,扭轉市民對房價的悲觀預期,仍是重振一手樓銷售的關鍵。滙豐研究亦指,「白名單」等政策影響有限,若政府推出大規模購房券以補償,將極大幫助一線城市去庫存,提振市場情緒。

---
《星島申訴王》將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內容,請立即瀏覽「區區有申訴」活動專頁:https://bit.ly/41hgS9E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