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宵市場︱本港傳統糕點大展拳腳 已收逾300訂單對銷情樂觀

2024-02-04 08:00

「砵仔王」業務經理鍾美慧表示,以往年宵生意額佔全年收入近半,故對再次參與年宵感到既緊張又期待。
「砵仔王」業務經理鍾美慧表示,以往年宵生意額佔全年收入近半,故對再次參與年宵感到既緊張又期待。

闊別多年的維園農曆年宵市場乾貨攤位今日正式回歸,售賣本港傳統糕點的「砵仔王」也作好準備,在年宵大展拳腳。該店業務經理鍾美慧接受《星島》訪問時表示,以往年宵的生意額可佔全年收入近一半,故對再次參與年宵感到既緊張又期待,坦言「壓力大到凌晨3、4點都瞓唔著」,但為了宣揚本土傳統美食,也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

手工製石磨「砵仔糕」是主角

今次以2.95萬元投得攤位的「砵仔王」,自2009起植根於上環,手工製的石磨「砵仔糕」是主角,再配以不同師傅用人手製作的其他傳統糕點如龍鬚糖、糖蔥餅等。鍾美慧表示,製作砵仔糕的師傅今年60歲,是手磨砵仔糕的第三代傳人,為求原汁原味,逾30年來堅持即日製作砵仔糕,因手磨砵仔糕時白米需浸透6至8小時才能磨出米漿,再用1小時蒸出「一底」共300個砵仔糕,故師傅每日凌晨2時「天未光」已經摸黑起床工作,預備工夫長達10個小時,形容食物「粒粒有汗!」

鍾美慧坦言「壓力大到凌晨3、4點都瞓唔著」。陳極彰攝
鍾美慧坦言「壓力大到凌晨3、4點都瞓唔著」。陳極彰攝
「砵仔王」自2009起植根於上環,手工製的石磨「砵仔糕」是主角。陳極彰攝
「砵仔王」自2009起植根於上環,手工製的石磨「砵仔糕」是主角。陳極彰攝
鍾美慧表示,師傅是手磨砵仔糕的第三代傳人,為求原汁原味,逾30年來堅持即日製作砵仔糕。  陳極彰攝
鍾美慧表示,師傅是手磨砵仔糕的第三代傳人,為求原汁原味,逾30年來堅持即日製作砵仔糕。 陳極彰攝
缽仔糕師傅每日凌晨2時「天未光」摸黑起床工作,預備工夫長達10個小時,形容「粒粒有汗!」陳極彰攝
缽仔糕師傅每日凌晨2時「天未光」摸黑起床工作,預備工夫長達10個小時,形容「粒粒有汗!」陳極彰攝
「砵仔王」自2009起植根於上環,手工製的石磨「砵仔糕」是主角。陳極彰攝
「砵仔王」自2009起植根於上環,手工製的石磨「砵仔糕」是主角。陳極彰攝

疫情4年無法參與年宵,她坦言自己與師傅的收入捉襟見肘,「為慳錢、飯都唔敢煮咁多」,平日只能在不同商場舉辦展銷檔位,最高峰時分別在4個商場設檔位,奔波勞碌也只能「幫補」舖面的租金。市民又普遍認為砵仔糕「唔能夠上大場面」,定價不能高,收入微薄。師傅也感心灰意冷,多次表達退休的意願。

不過,年宵乾貨攤位重開有如救命符,惟她坦言仍有重重難關要過,如原材料比去年貴兩成,又要每天和廠商溝通,確保年宵期間有充足的食材,「追貨追得好辛苦」,搭建攤檔的成本也比疫情前多一倍。種種未知再加上繁重工作,令她即使每日拖著疲倦的身驅,仍然「凌晨3、4點都瞓唔著」。

已有超過300宗訂單

今天終於「落場」,鍾美慧已向老顧客及「粉絲」們預告會重返年宵,現已有超過300宗訂單,暫時對人流及銷情感樂觀,因雖然部分港人會離港過節,但仍有大部分港人留港,也會有遊客「行年宵」。她也祈求天公造美,「除咗天氣都無咩要驚!」

鍾美慧說,自小對本土傳統美食有情意結,多年來收入不高仍默默經營,盼本港傳統糕點可繼續承傳下去,有人願意製作、也有人喜歡品嚐,也望他朝一日,本港也能像台灣的夜市,「成條街都係扎根幾十年嘅老字號」。

記者 謝曉雅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