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移民港人回流醫重症 勢增公營醫療負擔 議員促做好識別防濫用

2024-01-08 08:00

獨家︱移民港人回流醫重症 勢增公營醫療負擔 議員促做好識別防濫用
獨家︱移民港人回流醫重症 勢增公營醫療負擔 議員促做好識別防濫用

本港經歷多次移民潮,在海外定居者數以百萬計。因港府不會剝奪其永久性居民身份,移民港人只要持香港身份證,隨時可返港享用公營醫療,勢增負擔。消息人士指,留意到有「回流醫病」趨勢,不少涉癌症等重病。私營業界指,相關現象持續多時,部分返港者在私院作前期治療後,會再轉介回公營醫院。有立法會議員認同,未來有需要作大數據分析,識別程度有多嚴重,避免本港資源遭濫用。

消息:公院不少患者為早年移民

回流香港者不少出於治療目的。消息指,公院有不少患者為早年移民,或與香港沒有顯著居住聯繫人士,也有退休公務員。據悉,有公院前線醫護因需向外國醫療機構索取患者病歷,而察覺到回流港人在公院治療趨勢;當中除長者,也不乏40、50歲壯年人。據了解,雖然讓移民者承擔一定醫療成本會較公平,惟劃線存在不少困難,如離港年期難清晰分野。另在內地養老港人,在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大環境下應與居港無異,但社會或有不同聲音。對政府會否探討相關環節,據了解,政界中對相關現象曾有零星交流,但未有正式會面和討論任何政策方向。

港府不會剝奪移民港人的永久性居民身份,移民港人只要持香港身份證,隨時可返港享用公營醫療,勢增負擔。資料圖片
港府不會剝奪移民港人的永久性居民身份,移民港人只要持香港身份證,隨時可返港享用公營醫療,勢增負擔。資料圖片
本港經歷多次移民潮,在海外定居者數以百萬計。資料圖片
本港經歷多次移民潮,在海外定居者數以百萬計。資料圖片
據了解,部分返港者在私院作前期治療後,會再轉介回公營醫院。資料圖片
據了解,部分返港者在私院作前期治療後,會再轉介回公營醫院。資料圖片
消息指,公院有不少患者為早年移民,或與香港沒有顯著居住聯繫人士,也有退休公務員。資料圖片
消息指,公院有不少患者為早年移民,或與香港沒有顯著居住聯繫人士,也有退休公務員。資料圖片
據悉,有公院前線醫護因需向外國醫療機構索取患者病歷,而察覺到回流港人在公院治療趨勢;當中除長者,也不乏40、50歲壯年人。資料圖片
據悉,有公院前線醫護因需向外國醫療機構索取患者病歷,而察覺到回流港人在公院治療趨勢;當中除長者,也不乏40、50歲壯年人。資料圖片

議員舉例消費券 認同福利應具針對性

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指,港人若回港居住及使用醫療服務,當然歡迎,但持有外國國民身份、長年定居海外且只交外國稅者,應否有同等看待,值得政府思考,「任何地方均不會允許離開十幾廿年的人續享同樣福利。」新民黨議員陳家珮認同福利應具針對性,如早前派消費券也是「移民好耐就無」,但大前題是需有大數據分析,掌握是否存在濫用的灰色地帶和嚴重程度。選委界議員陳凱欣指,本港無限制雙重國籍,劃定移民身份要小心,「如陪子女留學離港數年者,是否當移民?」她續指,公院現補貼港人九成治療費用,向非本地居民收費確可收回成本,但要評估行政效益,「如能否要求病人申報過去半年常居地,視乎移民者佔比再定對策?」

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會長郭寶賢指,臨床上相關病人以居加拿大、年逾五旬者佔多,多涉癌症。資料圖片
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會長郭寶賢指,臨床上相關病人以居加拿大、年逾五旬者佔多,多涉癌症。資料圖片
中大臨床腫瘤學系教授陳林指,相關病人近年微升5至10%,私家一年約有5至10人。資料圖片
中大臨床腫瘤學系教授陳林指,相關病人近年微升5至10%,私家一年約有5至10人。資料圖片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宇聰指,不乏鼻咽癌、EGFR突變型肺癌病人回港治療。資料圖片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宇聰指,不乏鼻咽癌、EGFR突變型肺癌病人回港治療。資料圖片
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指,港人若回港居住及使用醫療服務,當然歡迎,但持有外國國民身份、長年定居海外且只交外國稅者,應否有同等看待,值得政府思考。資料圖片
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指,港人若回港居住及使用醫療服務,當然歡迎,但持有外國國民身份、長年定居海外且只交外國稅者,應否有同等看待,值得政府思考。資料圖片
新民黨議員陳家珮認同福利應具針對性。資料圖片
新民黨議員陳家珮認同福利應具針對性。資料圖片
選委界議員陳凱欣指,本港無限制雙重國籍,劃定移民身份要小心。資料圖片
選委界議員陳凱欣指,本港無限制雙重國籍,劃定移民身份要小心。資料圖片

醫療界:回流病人多涉癌症

醫療界向《星島》指,「回流醫病」存在多時。養和醫療集團指,雖無具體數字,但確有一些移居海外港人冀返港就醫,旗下質子治療中心啟用後,也有癌症患者專程從外地回港治療。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會長郭寶賢指,臨床上相關病人以居加拿大、年逾五旬者佔多,多涉癌症,「當地公營主導,有錢都無得睇私家,故會返香港。」另部分複雜或晚期的肺癌、淋巴癌和塞腸病人,在海外未必獲積極治療,也要回流;另不少人返港探親順道做內窺鏡、磁力共振掃描(MRI)等檢查。

中大臨床腫瘤學系教授陳林指,相關病人近年微升5至10%,私家一年約有5至10人,「有30、40歲,也有50歲或長者;部分在私家檢查後,再轉回公院排隊。」陳指,英國、加拿大須經全科醫生(GP)轉介至專科治療,有癌症病人不欲苦候,加上希望親人照應回港,「且本港治療鼻咽癌、肝癌、膽管癌等屬世界前列,外國醫生也會勸當地港人返港醫治。」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宇聰指,不乏鼻咽癌、EGFR突變型肺癌病人回港治療,且除歐美地區,亦有居泰國、印尼港人回港抽針確認病灶及治療方向後,再返東南亞醫院跟進。另居內地港人對香港醫療較有信心,每年10多人返港治療。

回港治療潛在人口驚人

翻查資料,醫管局治療癌症患者負擔逐年遞增,2022/23年度開支近14億元,較6年前增逾倍。因港府未有正式統計移民人口,按入境處數據,全港現有684萬人已換新智能身份證,佔需換證的804.7萬人的85%。換言之,約120.7萬人仍未換證,扣除估算的52.2萬宗逾期換證申請,即有68.5萬張舊證持有人未返港。對照政府統計處估算,本港去年年中有近750萬人口,常住居民佔725萬人,與已換證數據相若。因移民者日後仍可回港更新證件,回港治療潛在人口驚人。

記者:脫芷晴

---

《星島申訴王》將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