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為何冬天較多小便

2023-12-24 08:00

上星期日冷鋒襲港,天氣忽然轉冷,氣溫急降至12度以下。
上星期日冷鋒襲港,天氣忽然轉冷,氣溫急降至12度以下。

上星期日冷鋒襲港,天氣忽然轉冷,氣溫由攝氏23度急降至12度。有行山的朋友說,在天氣冷時感覺到尿意特別頻密。或許大家有經歷過,天氣冷的時候小便次數較為頻密,其實這是人體處於冷環境下的生理調整。

人類屬於熱血動物,核心溫度一般維持約在攝氏37度左右。當環境溫度降低,身體迅速作出反應,激活交感神經,以維持核心溫度不受外來環境影響而出現變化,避免損害正常的新陳代謝。當體溫下降時,皮膚下的血管會變得較窄。這樣做法可以將溫熱的血液從身體表面分流至身軀器官,以減少皮膚散失的熱量。皮下血管變窄導致血管壓力增加,於是造成心臟的負荷也較大。由於血壓加快,促使腎臟比正常情況下有更多的血液需要過濾,因此便會產生較多的尿液,感到更想排尿。

生理學上,這個現象稱為「冷利尿」,儘管尿頻可能會令人煩惱,但冷利尿卻是保護身體免受寒冷侵害的一種正常反應。

可是,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或體質孱弱人士來說,這會導致血壓升高而給予心臟帶來額外的負擔,所以冬天心臟病發的個案也較夏天為多,長者需要特別注意。

人體遇到冷凍環境,會出現短暫打冷震現象。生理學上,打冷震是由肌肉快速連續收縮和放鬆所引致的,目的是透過加快肌肉活動促使身體立刻產生熱能,以作短暫保暖之用。但如果人體仍然持續處於低溫環境而未能及時把核心溫度提升,便會出現低溫症的不適症狀,包括面色蒼白、反應遲鈍、說話含糊不清及呼吸急促等,這時候就必須立刻求醫處理,否則危及生命安全。

酒精已被世界衞生組織列為第一類致癌物質,飲酒並沒有所謂的安全水平分量。酒精會令血管擴張,增加血液流到皮膚表面,既加快身體熱量流失,也不能產生保暖的作用,反而使人感到更加寒冷。

冬天冷凍下進行戶外運動,尤其需要補充適量的水分,使身體得以在良好的新陳代謝狀態下進行運動。必須做好保暖工作,穿着保暖內衣和風褸,身體便較少受到冷利尿的生理影響,尿頻的可能也會降低。雷雄德博士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