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良:需防止社會走向極端 非法律問題不應牽扯到國安層次

2023-12-03 11:00

張炳良:香港吸引力今非昔比 需防止社會走向極端 非法律問題不應牽扯到國安層次
張炳良:香港吸引力今非昔比 需防止社會走向極端 非法律問題不應牽扯到國安層次

曾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的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顧問張炳良今早(12月3日)在商台節目表示,香港在疫後需要時間回復經濟動力,亦須加強展示制度優勢。他認為香港優勢向來在於自由、多元、開放的環境,以及重視市場力量,須好好把握這些元素,認為大家須思考香港吸引力是否已變差,其個人在學術界就見過這現象。他指近期社會上一些極端行為言論,有損香港的國際形象,不點名批評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攻擊同樂運動會的言論,認為屬「上綱上線」。

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顧問張炳良。(資料圖片)
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顧問張炳良。(資料圖片)
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顧問張炳良。(資料圖片)
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顧問張炳良。(資料圖片)
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顧問張炳良。(資料圖片)
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顧問張炳良。(資料圖片)
張炳良指國安法任何地方都有,分別只是社會如何應用。(資料圖片)
張炳良指國安法任何地方都有,分別只是社會如何應用。(資料圖片)
張炳良指國安法任何地方都有,分別只是社會如何應用。(資料圖片)
張炳良指國安法任何地方都有,分別只是社會如何應用。(資料圖片)

有人對同樂運動會「上綱上線」 損害香港形象

張炳良早前曾撰文提及香港要提防社會出現「一左二窄」。他進一步解釋,2019年事件對香港而言是一場悲劇,出現大量不應該發生的行為,社會狂熱、瘋狂,必須檢討反思,但「矯枉」並不一定要「過正」。他指國家安全完全不需要爭議,是非常重要的底線,但正因為香港由亂及治、走向新階段,更加要特別小心不要走向另一個極端,尤其不可以讓個別的極端的民粹行為、言論,影響香港的整體形象。

他舉例指,早前在香港舉行的同樂運動會,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擔任主禮嘉賓而受到壓力。他指社會上有不同意見很正常,但有個別人士將活動無故牽扯到國家安全,這些言論較為過分,一旦「入咗人哋個腦」,會明顯損害國際對香港的觀感。「國安法很清楚,列明4條罪行,香港是法治社會,不要將一些不關法律事的問題都法律化。」他認為這些言論有上綱上線的意味,他個人對葉太十分欣賞。

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早前擔任同樂運動會主禮嘉賓,受到反同人士的攻擊。(資料圖片)
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早前擔任同樂運動會主禮嘉賓,受到反同人士的攻擊。(資料圖片)
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早前擔任同樂運動會主禮嘉賓,受到反同人士的攻擊。(資料圖片)
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早前擔任同樂運動會主禮嘉賓,受到反同人士的攻擊。(資料圖片)
同樂運動會受到反同人士的壓力。(資料圖片)
同樂運動會受到反同人士的壓力。(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較早前與一群自稱「普通市民」的人士,召開記者會發炮攻擊同樂運動會。(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較早前與一群自稱「普通市民」的人士,召開記者會發炮攻擊同樂運動會。(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較早前與一群自稱「普通市民」的人士,召開記者會發炮攻擊同樂運動會,並臨時請來數名立法會議員出席。(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較早前與一群自稱「普通市民」的人士,召開記者會發炮攻擊同樂運動會,並臨時請來數名立法會議員出席。(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較早前與一群自稱「普通市民」的人士,召開記者會發炮攻擊同樂運動會。(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較早前與一群自稱「普通市民」的人士,召開記者會發炮攻擊同樂運動會。(資料圖片)

張炳良明言,香港要維持競爭力和國際化的優勢,是中央的期望,要做到一些內地城市做不到的事情,「做生意就是要多結交方方面面的朋友」。他指全世界任何國家都有國安法,近幾年也在增強其效力,但平時作為一般市民去其他國家旅遊,從來不會覺得去到這些地方「很不安全」,或者就算有「不安全感」也不是源自該地的國安法,可能是來自搶劫、槍擊等事件,但在香港不用太過擔心,所以香港仍然是相當安全的城市,分別只是國安法律在社會上如何應用。

張炳良直認,香港對國際學者的吸引力已今非昔比。(資料圖片)
張炳良直認,香港對國際學者的吸引力已今非昔比。(資料圖片)

以前不用擔心請學者「爭輸」新加坡 現已今非昔比

被問到香港吸引力是否已今非昔比,張炳良舉例指近來港人北上消費成風,但香港從來都面對租金貴、工資、地方窄等的客觀條件限制,可是一樣可以在產品質素、花款、服務態度等方面想方法。所以客觀條件固然有不同,但一樣可以有自己的賣點。他指:「我以前做校長時,從來沒擔憂過要聘請外國學者時,他會去新加坡而不來香港,但現在不是這樣。我們就要想想,香港的吸引力是否真的弱了?」

他提到,有一些學術界的朋友,過去幾年都問不止一次問過,香港是否有一些議題已經「唔講得」,他個人沒有這方面疑慮,學術工作可以繼續做,但無可否認許多人對香港的觀感看法已今非昔比。無論是政府、大學院校,都需要更着緊地展示活躍的學術環境,「不要自我設禁區」,真正的自由開放,不是單單一個免簽證待遇就可以做到,有更多深層的內涵。言論自由必定會有其框框,不能違反法律,但一個鴉雀無聲的香港社會,也不是中央所樂見的。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