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收緊IPO 年內逾200企業叫停上市 官媒批部份「 一查就撤」

2023-11-22 15:14

A股收緊IPO上市!據內地官媒《經濟日報》報道,今年內共有約200家企業終止上市,並引述同花順iFinD統計指出,今年首10月A股IPO融資規模按年跌30%至約3353億元(人民幣下同),反映無論是終止數量或融資規模,A股IPO降溫勢頭明顯。

監管部門重視IPO質量

報道引述中航証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解釋,中證監於8月底提出收緊IPO節奏,同時加大審核和監管,表明監管部門更加重視IPO質量,注重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其次,今年經濟企穩回升,但穩增長壓力仍然存在,部分擬上市企業特別是周期性特徵顯著的企業業績明顯下滑,財務指標不符合上市要求;最後,部分企業板塊定位不夠清晰,或申報材料存在瑕疵,因此在監管部門現場督導後撤回材料。

在終止IPO的企業中,申請主動撤回的佔比逾八成。報道指出,部分企業主動撤單,就是認為自身價值高於市場估值;同時廣西大學副校長田利輝亦分析指,部分企業因經濟形勢變化導致財務指標波動較大,暫時不滿足上市標準,被逼延後上市。此外,還有部分企業申報材料存在嚴重問題,「一查就撤」。

對於這個情況,報道指這暴露出部分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存在「帶病闖關」的心態。事實上,中證監於今年9月,就曾一天開出13張罰單,涉及多家券商及相關責任人,內容包括部分項目內控意見未回復或未落實等。

企業或試北交所等其他渠道

面對IPO收緊問題,董忠雲認為,未來擬上市企業可根據發展階段和融資需求,考慮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戰略投資者等融資形式﹔也可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嘗試北交所、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等多元化融資渠道。

另一方面,企業亦應將眼光投向海外市場。中證監國際合作部副主任楊柳表示,當局與其他境外監管機構保持良好合作關系,維持跨境投融資渠道暢通,加強與外資機構溝通交流;而目前企業赴境外上市整體平穩有序進行,已有51家企業赴境外上市完成備案,21家企業赴歐洲完成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