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暴雨未啟動「緊急警示系統」惹議 謝展寰 : 大型地震或海嘯等才使用

2023-11-08 23:12

謝展寰指遇上大型地震或海嘯等天災,才會使用「緊急警示系統」。資料圖片
謝展寰指遇上大型地震或海嘯等天災,才會使用「緊急警示系統」。資料圖片

本港早前遇上世紀暴雨,耗資1.5億元設立的「緊急警示系統」一直未有啟動提早通知市民,惹起質疑。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今日在立法會表示,市民現時可從電視、電台等多個渠道接收資訊,「緊急警示系統」將用於「平時大家不太關心的情况」,例如大型地震或海嘯等,認為若政府打算發出的資訊可經一般渠道接收,當局看不到有啟動「緊急警示系統」的需要,但承諾天文台會努力改善預測能力。

謝展寰解釋,熱帶氣旋離本港較遠時,天文台已可密切監測,一般可在發出8號信號前兩小時預警,但熱帶氣旋較接近香港時,只要位置和速度稍有細微變化,都會令風力急速變化,就需改發更高風球。他承諾天文台會在可行情况下盡早公布,但難以承諾必須在75分鐘前預警,否則或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本港今年9月經歷世紀暴雨。資料圖片
本港今年9月經歷世紀暴雨。資料圖片
本港今年9月經歷世紀暴雨。資料圖片
本港今年9月經歷世紀暴雨。資料圖片
本港今年9月經歷世紀暴雨。資料圖片
本港今年9月經歷世紀暴雨。資料圖片
世紀暴雨期間,黃大仙站被淹沒。資料圖片
世紀暴雨期間,黃大仙站被淹沒。資料圖片
多處山泥傾瀉。資料圖片
多處山泥傾瀉。資料圖片

天文台已利用人工智能系統  優化「臨近預報系統」

謝展寰表示,天文台已開發風險為本的決策支援系統,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歷史及實時數據,建立水浸風險預警系統,協助有關部門應變。天文台近年已利用人工智能系統,優化「臨近預報系統」,可於暴雨量到達發出暴雨警告指標時的10至40分鐘發出提示。

至於颱風預警,天文台今年中運用人工智能天氣預測模式,提供風向、風速、氣溫及海平面預告,以製作9天天氣預報或熱帶氣旋路徑預測;今年10月天文台網站亦推出「盤古」電腦模式天氣預測圖,讓用戶了解天氣變化。

不過,謝展寰亦指,相關人工智能應用仍屬初步階段,需進一步累積數據,才能了解是否有助提升預報效果。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