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資產第3季1.1萬宗 按季急增2.3倍 分析:減辣難救近火 個案勢續增加

2023-10-31 16:45

本港負資產宗數突破1.1萬宗!金管局公布截至上季末住宅負資產錄11,123宗,按季大增2.3倍,為去年第四季以來最高。當局解釋,有關個案涉及銀行職員的住屋按揭貸款或按揭保險計劃的貸款,而這類貸款的按揭成數一般較高。
   
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涉及的金額由第二季末的174億元,增至第三季末的593億元。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中無抵押部分的金額,則由第二季末的3億元,增至第三季末的20億元。 

金管局公布截至上季末住宅負資產錄11,123宗,按季大增2.3倍,為去年第四季以來最高。
金管局公布截至上季末住宅負資產錄11,123宗,按季大增2.3倍,為去年第四季以來最高。

至於第三季末拖欠三個月以上的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比率,由第二季末的0.09%,下降至第三季末的0.02%。

過去23年每季負資產宗數及金額(資料來源:中原按揭研究部及金管局)
過去23年每季負資產宗數及金額(資料來源:中原按揭研究部及金管局)

中原王美鳳:按息上升 脫離負資產速度慢過以前

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指出,負資產是指物業的當前市值跌至低於未償還的按揭餘額,故此負資產與樓價跌幅、高成數按揭使用量及尚欠按揭餘額有關。她指,當樓價累跌10%或以上,在賬面上計算的負資產個案便無可避免增加,而且由於按揭息率由去年約1.5%逐步升至現為4.125%,現時業主每月供樓的本金比例較以往低,歸還本金速度較以往慢,若樓價並未扭轉回升,脫離負資產的速度亦會較以往減慢。

料第4季負資產維持低5位數字

不過王美鳳認為,現時負資產個案的拖欠比率,由上季0.09%降至0.02%的極低水平,失業率亦維持2.8%甚低水平,即使負資產宗數上升,現時實質信貸風險及市場風險仍甚低。她相信,第4季樓價受政府減辣、發展商啟動新盤銷售等因素帶動樓市氣氛,料可將樓價跌勢由原本預期的5%延緩至3%,預料第4季負資產數字將進一步增加,但仍維持低5位數字水平。

經絡曹德明:減辣後樓價未必即升 第4季負資產勢續增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表示,今年下半年受息口上升、交投下跌以及發展商減價推售新盤等多個因素影響,本港樓價已由升轉跌。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32.1點,連跌5個月,與2021年9月份的歷史高位398.1相比更急挫16.57%。

對於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推出多項「減辣」措施,曹德明認為,現時市場觀望氣氛將逐步消除,買家將加快入市決定,對現時疲弱的樓市帶來提振作用。但他指,購買力雖要時間釋放,加上現時一手貨尾積壓,發展商傾向以低價策略推售新盤,料交投量或於第4季有所回穩,但樓價未必會即時回升。曹預料,第4季負資產個案仍有上升壓力,並最快於明年上半年才會高位回落,提醒有意置業人士仍要衡量自身經濟及供款能力,按時供款以及預留充足的後備資金。

美聯劉嘉輝:將拖累零售市場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第三季負資產宗數大幅急升,主要受樓價顯著回落所拖累,其「美聯樓價指數」第三季按季跌約4.8%,跌幅比次季跌約0.4%明顯擴大,當樓價回落,按揭成數較高的人士率先淪為「負資產」。他預計,樓價持續偏軟,第四季負資產有機會進一步上升,惟升幅會較第三季放慢。

劉嘉輝稱,負資產數目再次回升,減低消費意欲,影響復甦中的零售消費市場,但他指出,超過3個月的拖欠比率卻不升反跌,由第二季末的0.09%,回落至第三季末的0.02%,相信與現時失業率處偏低水平有關。

樓價調整令負資產再升

消息人士表示,樓市今年首季因通關而反彈,但第二及三季再轉弱,官方樓價指數由年初至9月底累跌0.8%,在樓價調整之下,今年初下降的負資產數字回彈,重返接近去年底水平。

消息人士又作澄清,去年9月已將物業按揭貸款利率壓力測試要求,由「加3厘」下調至「加2厘」,普通人供款入息比率在一般情況是50%,壓力測試下,假設加息200點子(即2厘),供款入息比率不超過60%,若將壓測情境和一般情境的入息要求相比,入息要求差異是5%,故坊間有指壓力測試下,入息要求由4萬元增至5萬元的說法不確。

---
星島X理大攜手推動永續發展 「ESG認證計劃暨嘉許禮」2023  把握報名機會 https://bit.ly/45kDhn5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