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訊|調查:肺癌患者對藥費感負擔 議員倡早期肺癌藥物納安全網資助

2023-10-31 11:00

左起:立法會議員陳穎欣、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臨床腫瘤科專科鄭志堅醫生、同路人同盟主席陳偉傑。
左起:立法會議員陳穎欣、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臨床腫瘤科專科鄭志堅醫生、同路人同盟主席陳偉傑。

肺癌為本港頭號癌症殺手,惟現時治療早期肺癌的藥物不被納入「安全網」,患者需要自行支付藥費。有組織早前進行一項肺癌病人調查,顯示近八成病友曾獲處方自費藥物,當中所有人均對藥費感到擔憂。有議員表示,當局除了需要加快註冊藥物以外,亦需要考慮資助問題,以減輕患者負擔。

同路人同盟早前進行調查,訪問了34名肺癌病人,所有人均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及跟進。同盟主席陳偉傑先生指,近四分三病人花費超過一半積蓄治療癌症,近半曾經因為藥費問題而無法採用首選藥物,逾四成因此需要向他人借錢用藥。

早期肺癌輔以標靶治療減復發
本港約三成肺癌患者於早期發現確診,臨床腫瘤科專科鄭志堅醫生表示,這類患者在接受手術後,復發率持續高企,甚至會轉移至腦部。因此,近年在早期非小細胞肺癌上,亦有較新的輔助性治療。例如患者EGFR基因突變呈陽性,他們在術後除了化療外,亦可以考慮放射治療或EGFR 標靶藥物。倘若患者EGFR 基因變異呈陰性、PD-L1呈陽性,除了術後化療,亦可以考慮放射治療或免疫治療。

葛珮帆議員表示,國際間早有研究顯示,若能盡早在早期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病人身上,使用標靶治療,復發率可以大大降低逾七成。此外,她指,本港目前對早期肺癌認知不足,不少人以為肺部一定與吸煙有關,惟事實上非煙民也有可能患上。因此,當局除了加強教育外,亦需要考慮肺癌篩查,以盡早發現,盡早治療。陳穎欣議員亦表示,當局應定期及緊密地檢討藥物名冊,及加大力度資助新型藥物。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