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後18區餐飲分布大洗牌 新界東生意最旺 油尖旺成大輸家

2023-10-31 06:00

香港今年全面通關,餐飲及零售界迎接經濟復常,但過去3年港人消費模式已悄悄改變。Mastercard經濟研究所發表「香港經濟鐘」研究,以本港18區的消費情況,深入分析餐飲趨勢,發現今年上半年外出用餐及外賣訂單雙雙錄得增長,混合辦公使一些消費轉移至住宅區,新界北的沙田、大埔、西貢等尤為明顯,此消彼長下,油尖旺區因缺乏遊客支撐,成為大輸家。

油尖旺區消費份額較疫前下跌

Mastercard經濟研究所引述政府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餐廳收入,已達到2019年同期疫前水平的91%;該所研究亦指出,上半年不論是外出用餐,還是外賣訂單皆有所增加,而周末外出用餐亦接近疫情前的水平。研究拍出,各區的用餐消費份額分布,很大程度上已經恢復正常,不過各個時段的復常步伐不一,而油尖旺區及東區的用餐消費份額,整體相比4年前更錄得下降。

各區晚市消費份額🔽

WFH推動住宅區生意 空置率拖累東區

在午市消費上,「香港經濟鐘」發現,大埔區及深水埗區等住宅區的消費份額增加,而中西區、 灣仔區、東區和油尖旺區等主要商業區及熱門餐飲區,份額則有所下降,相信與混合工作模式有關,其中遠程辦公令辦公室空置率高企的東區尤為影響。

事實上,當大多數打工仔重返辦公室後,熱門區仍有較大份額,中西區及灣仔區在2022年和2023年的午市時段消費,共佔香港整體的25%,而油尖旺區、東區和葵青區緊接其後,分別佔13%、11%和 9%。

沙田做晚市大贏家

晚市上,各區的疫後變化更為明顯,研究指出,沙田區錄得晚市時段消費份額相對最大,增幅達1.4%,其次為葵青區的上升1.1%,以及西貢區、大埔區和元朗區各增長0.8%。另一邊廂,份額跌幅最大的是東區、油尖旺區和荃灣區,分別下跌了1.7%、1.2%和1.1%。

研究特別指出,遊客數量下跌是導致油尖旺區餐飲消費下降的其中一個關鍵原因;而西貢則因為有遠足徑和海鮮餐廳聞名,疫下吸引港人熱衷大自然活動,於通關後也未見熱情減退。

周末餐飲消費遠離商業區

餐飲消費在周末更見真章,研究指出,遠離主要商業區的地區消費水平明顯較高,包括西貢區、大埔區、元朗區、屯門區和沙田區。另外部分地區的周末消費份額,比疫前水平為低,包括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荃灣區和深水埗區。

Mastercard:旅客餐飲需求將推動核心商業區復甦

Mastercard經濟研究所亞洲首席經濟學家David Mann認為,香港的飲食模式受疫情影響經歷重大轉變,但相信除了社交距離措施解除及上班一族回歸辦公室,當遊客在疫後重回,更傾向於在餐飲等體驗方面花費,將有助香港核心商業區的餐飲界進一步恢復。

相關新聞:

夜經濟|夜繽紛措施屬「刀仔鋸大樹」黃傑龍:整個香港都越夜越旺才算成功

萬聖節︱蘭桂坊越夜越繽紛乜鬼都有 酒吧料生意額回復至疫情前7至8成

---
星島X理大攜手推動永續發展 「ESG認證計劃暨嘉許禮」2023  把握報名機會 https://bit.ly/45kDhn5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