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文物館辦展覽賀60周年校慶 展品包括鎮館之寶康熙青花萬壽尊

2023-10-19 19:39

中大文物館舉辦「潤物有聲:文物與我們的故事」展覽。趙克平攝
中大文物館舉辦「潤物有聲:文物與我們的故事」展覽。趙克平攝

香港中文大學迎來60周年校慶,中大文物館舉辦「潤物有聲:文物與我們的故事」展覽,由即日起至2024年5月5日,免費入場。展覽分為3個單元,分別為「初心 」「發揭 」和「開拓 」,展出60件館藏珍品,當中包括鎮館之寶「康熙青花萬壽尊」和文物館開館時《星島日報》所做的大篇幅專訪。

「康熙青花萬壽尊」。趙克平攝
「康熙青花萬壽尊」。趙克平攝
文物館開館時《星島日報》所做的大篇幅專訪。趙克平攝
文物館開館時《星島日報》所做的大篇幅專訪。趙克平攝
中大文物館館長姚進莊。趙克平攝
中大文物館館長姚進莊。趙克平攝
葉因泉《風景寫生冊》(長洲系列)。趙克平攝
葉因泉《風景寫生冊》(長洲系列)。趙克平攝
黃般若《太平山下》。趙克平攝
黃般若《太平山下》。趙克平攝
主席利榮森博士人像。趙克平攝
主席利榮森博士人像。趙克平攝

邀中大舊生名人李麗珊、林青霞及黄修平等錄音分享文物詮釋

展覽介紹中大文物館1971年9月誕生的故事,文物藏品與文物研究的關係,和文物館的發展方向。館方特別邀請多位中大舊生名人,包括李麗珊、林青霞、黄修平等,了解大學所藏的珍貴文物,並錄音分享對文物的詮釋、聯想。

中大文物館長姚進莊表示,回看中大創立至今一直秉持「發揚中國文化」的宗旨,中大文物館亦在這方面有下苦功,今次展覽有過去幾代人做出的成果,同時亦有新事物的展示。

展覽推廣主任袁嘉駿表示,這次的展覽除希望能「考古」外,同時能夠「考現」。他指,對於公眾來說,文物就像是把「歷史」放進一個盒子,有興致時就打開盒子,周末到博物館看看展覽;但在平時,這個盒子是關閉的,這些「歷史」距離生活很遠。


袁嘉駿指,邀請不同名人作聲音演繹,希望能推深一層,去考察這些名人的現代生活,會否與文物產生關係,冀提供一個新的角度去思考、感受文物。如樂隊RubberBand的成員6號(繆浩昌)本身不懂得彈古琴,但古人對音樂理想的追求,可能傳承在現代的音樂人身上,因此透過6號分享對古琴的看法,或能窺探出古時琴人的心境,和當代音樂人創作音樂歷程。

展品包括文物館開館時《星島日報》所做的大篇幅專訪

今次展覽亦展示過去幾十年有關文物館的舊報章和資料,包括文物館開館時,《星島日報》所做的大篇幅專訪。展區一隅亦擺放已故文物館首任館委會主席利榮森的人像,以紀念他為文物館付出的貢獻。

在傳媒導賞期間,館方亦介紹鎮館之寶「康熙青花萬壽尊」。據介紹,它印有一萬個不同文體的「壽」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生日禮物,象徵當時中國瓷器製作的最高水平。這件國寶曾一度流失到海外,後來由利國偉爵士在英國買回來,並於在1999年9月9日,將它捐贈予文物館。現時,全世界的公營機構中只收藏3件「萬壽尊」,另外兩件分別在藏於北京故宮和南京博物院。館方邀請著名演員林青霞為「萬壽尊」作聲音演繹,分享她戲裡戲外不同的人生,和對生命「萬壽無疆」提出新的見解。

書畫方面,展出由金牌運動員李麗珊挑選的3畫,其中兩幅描繪長洲,和一幅是太平山下。她在聲音演繹中講出了作為長洲人的體會,與台山籍港人畫家葉因泉筆下的長洲,有甚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文物館會繼續保持一些新的創意或嘗試,預期接明年年中有一個新館落成。另外文物館於2020年開展「時光藝遊舊香港」計劃,透過收集回來的香港舊照片,與Google Earth的現時實景作新舊對照。

記者:趙克平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