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10周年│戰略收縮轉走「小而美」  降低風險

2023-10-17 08:15

10月2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哈利姆高鐵站,雅萬高鐵高速動車組停靠在站台上。(新華社)
10月2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哈利姆高鐵站,雅萬高鐵高速動車組停靠在站台上。(新華社)

隨著國際局勢變化及中國經濟放緩,「一帶一路」戰略近年也在逐步調整。早於2018年,習近平指出,過去幾年共建「一帶一路」完成了總體布局,繪就了一幅「大寫意」,今後要聚焦重點、精雕細琢,共同繪製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者時殷弘對台灣中央社指出,「工筆畫」的核心含義,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仔細觀察,具體規劃,「不能做毛躁(急躁)的事情」。這一兩年開始中國政府已經不願往「一帶一路」項目上大投錢。

根據上海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統計,「一帶一路」的投資在2017年基本已達頂峰,在此之後的只能達到高峰的65%水平。項目規模也明顯縮小,平均投資規模在3.92億美元,比2018年的水平低48%。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表示,經濟放緩下,支出與投資很難一直支撐。比起傳統的基礎建設,中國更希望在電子通訊的基礎建設下功夫,能夠降低風險,戰略上也較有保障,選項會較為小心。

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對本報表示,「一帶一路」除了「大」的概念,其實還有數碼經濟、服務業以及民生領域等「小」的概念,繼之前推出的「綠色一帶一路」、「數碼一帶一路」,接下來或觸及高科技、減碳、旅遊、留學等領域。

由中國參建的印尼雅萬高鐵近日通車,世界銀行前常務副行長、印尼前貿易部長馮慧蘭對中新社說,國際上針對「一帶一路」存在一些批評,主要集中在項目合規、環境影響、「債務陷阱」等方面。「但如果你仔細觀察、分析以及查看數據,就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她建議中方增強共建國家的能力,在進入本地建設的同時,也要涉及當地工業或人口。此外,也應與多邊開發銀行合作,幫助其成為融資的一部分,這將增加建設的信心。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