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雷雄德│港高球亞運奪金的反思

2023-10-12 08:00

許龍一在資源有限下奪取亞運金牌,實在難能可貴。資料圖片
許龍一在資源有限下奪取亞運金牌,實在難能可貴。資料圖片

香港代表隊在今屆杭州亞運會取得8金16銀29銅、共53面獎牌,刷新了獎牌總數的紀錄。其中高爾夫球金牌的含金量的確不俗,年僅22歲土生土長的高球代表許龍一,大部分時間在本港訓練,今年初才正式轉為職業球手,在本港有限的高球場地環境下,為港隊奪得金牌,這是香港高球史上首面亞運獎牌,更協助港隊獲得團體賽銅牌,難能可貴。

近期政府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的部分地皮,引來高爾夫球業界的強烈反對。不少人誤解高爾夫球屬於貴族運動,甚至是有錢人的玩意,這個歪曲的觀念不利高爾夫球運動本身的發展,十分偏頗。多年前,在本港政治鬥爭的情況下,部分反對派議員為求爭取選票,刻意製造社會分化,把高爾夫球運動標籤為權貴運動。

高爾夫球運動在歐洲、澳洲和美國等地是一項普羅大眾的戶外運動,絕對不是所謂有錢人的運動項目。目前全球約有4萬個高爾夫球場,遍布歐美各地。例如在澳洲的公眾高爾夫球場,花4小時打一場標準18洞的費用,只需30多澳元,折合港幣不足200元。在本港,康文署位於屯門的高爾夫球練習中心,練習球道收費每小時48元,全日制學生及長者享有半價優惠,康文署定期舉辦高爾夫球訓練課程,吸引不少學生及地區人士參與。

須於年輕一輩普及化

從體育社會學而言,若要發展一項體育運動,青少年及學校體育必須得到普及化,而且在社區上擁有廣泛參與的基礎,這樣便有利選材和精英培訓的發展。本港土地矜貴,同樣地體育發展也需要士地空間,如果政府把已收回部分粉嶺高球場的用地,交由康文署和相關體育總會共同管理,用作培訓本港青少年球手的基地,同時亦可以給予市民大眾戶外休閒之用,相得益彰。

本港已經踏上「由治及興」的新年代,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發展策略的同時,也提供了體育運動發展的機遇與平台,而高爾夫球運動卻能夠發揮與世界接軌的化學作用,本港今年舉辦的國際都會高爾夫球錦標賽及沙特阿美石油團體系列賽,便是很正面的例子。

特首李家超說,要說好香港故事,盼望特區政府給予更多體育場地和設施,讓本港運動員說好每一個香港體育的故事,加快落實體育產業化和專業化的進程。雷雄德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