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

2023-09-18 09:55

布朗族與傣族探索出「林下茶」種植普洱技術。
布朗族與傣族探索出「林下茶」種植普洱技術。

當地時間2023年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世界遺產數量增至57項。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位於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是公元10世紀以來,布朗族先民發現和認識野生茶樹,利用森林生態系統,與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種植技術,歷經千年的保護與發展,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諧的獨特文化景觀。

雲南民眾慶祝「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 新華社
雲南民眾慶祝「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 新華社
景邁山翁基古寨的布朗族民居。新華社
景邁山翁基古寨的布朗族民居。新華社
在景邁山大平掌古茶林,一位傣族姑娘在直播賣茶。 新華社
在景邁山大平掌古茶林,一位傣族姑娘在直播賣茶。 新華社
雲南民眾慶祝「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 新華社
雲南民眾慶祝「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 新華社
林下茶樹採秋茶。 新華社
林下茶樹採秋茶。 新華社
給遊客奉上新茶。 新華社
給遊客奉上新茶。 新華社
有千年歷史的製茶方式。 中新社
有千年歷史的製茶方式。 中新社

「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是保存完整、內涵豐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由5片古茶林,9個布朗族、傣族村寨以及3片分隔防護林共同構成,至今仍保持著蓬勃生命力,是我國農耕文明的智慧結晶,也是人與自然良性互動和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目前的考古發現顯示,中國古人栽培茶樹的歷史可追溯至6000多年前,隨後茶的種植、飲用和茶文化從我國相繼傳到鄰國,並逐步走向世界。

《人民日報》記者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表示,中國將在加強規劃、應對氣候變化、鼓勵村民參與、規範旅游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確保「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突出普遍價值永續傳承,並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承擔更多責任,為推動各國文明交流互鑒、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