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高球場|32公頃土地今交還政府 40年哥球會會員林健鋒昨到場「告別」

2023-09-01 08:00

身兼行會成員、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是香港哥爾夫球會會員超過40年。
身兼行會成員、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是香港哥爾夫球會會員超過40年。

政府今天(9月1日)起收回粉錦公路以東32公頃的粉嶺高爾夫球場土地。身兼行會成員、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是香港哥爾夫球會會員超過40年,昨日(8月31日)趁最後一天到被收回的舊場區走走,憶起在此處發生的大小軼事,不捨得這裡的鹿仔、黃麖、豹貓。他又記起廿多年前一名醫生朋友,在此處成功打出一桿入洞,「呢度為好多香港人帶來歡樂,未必係錢嘅問題,要收翻真係好可惜」,無奈此處淪為政治工具,5年前被本土派利用作製造社會對立、矛盾的工具。

林健鋒說,自己1969年開始已接觸高爾夫球,當時在美國讀的中學有自己的高爾夫球場,球隊教練送他一套球棍,又讓他做球隊經理,與高爾夫結下不解之緣,「老實講當時咩係高爾夫球我都唔知,呢個老人活動原來係運動,仲可以打到老」,他更後悔當時沒有拜師學藝,努力在此方向發展。直至他回流香港,已有朋友邀請他加入香港哥爾夫球會。

林健鋒是香港哥爾夫球會會員超過40年,昨日趁最後一天到被收回的舊場區走走。盧江球攝
林健鋒是香港哥爾夫球會會員超過40年,昨日趁最後一天到被收回的舊場區走走。盧江球攝
林健鋒重回球場,憶起在此處發生的大小軼事,不捨得這裡的動物。盧江球攝
林健鋒重回球場,憶起在此處發生的大小軼事,不捨得這裡的動物。盧江球攝
林健鋒(左)昨在粉嶺高爾夫球場巧遇馬時亨(右)。盧江球攝
林健鋒(左)昨在粉嶺高爾夫球場巧遇馬時亨(右)。盧江球攝
林健鋒是香港哥爾夫球會會員超過40年,昨日趁最後一天到被收回的舊場區走走。盧江球攝
林健鋒是香港哥爾夫球會會員超過40年,昨日趁最後一天到被收回的舊場區走走。盧江球攝
林健鋒是香港哥爾夫球會會員超過40年,昨日趁最後一天到被收回的舊場區走走。盧江球攝
林健鋒是香港哥爾夫球會會員超過40年,昨日趁最後一天到被收回的舊場區走走。盧江球攝

林健鋒稱,香港早年只有粉嶺高爾夫球場,到八十年代開始有熱潮,他強調當時不只有老闆,更有很多專業人士打波,「當時我都好受歡迎,因為我係會員」。他透露,當年很多醫生每逢周三、周六都會去打波,戲言:「星期三千祈唔好病,要病要去粉嶺病」,之後才有清水灣、愉景灣及滘西洲高爾夫球場,認為是越來越多人對此有興趣,才會導致更多球場落成,這項運動是十分適合不同年紀的人士。

他提到,曾經有一名生意伙伴帶同其70多歲的老父來港打波,當時6個洞他嬴了5個洞,被生意伙問到:「你覺得你做生意成唔成功呢?」他之後「醒水」連輸3洞,對方又稱:「你做事的方式很有條理」,他則讚揚對方父親厲害,先讓賽再追回。他表示,打波讓他認識朋友,更教會他處世做人,有時打波都要識政治,是做人的政治,最重要大家開開心心。

林健鋒說起自己是1969年開始接觸高爾夫球。蘇正謙攝
林健鋒說起自己是1969年開始接觸高爾夫球。蘇正謙攝
林健鋒說起自己是1969年開始接觸高爾夫球。蘇正謙攝
林健鋒說起自己是1969年開始接觸高爾夫球。蘇正謙攝

批「本土派」針對高球場製造仇富

林健鋒亦稱,香港哥爾夫球會成立於1889年,是高球發源地蘇格蘭以外歷史最悠久的球會之一,見證了新中國成立,更見證了很多港人的生活,提到自己見證了不少人在球場內認識、拍拖,甚至結婚生子。上屆及今屆均擔任行會成員的他,主動提起無論是政府或球會的生態報告,有十分大的差異,與他看到都有不同,強調當局不應用粗疏的手法去處理。

高球場風波緣於時任特首林鄭月娥上場後,即推出土地大辯論,包括檢討私人遊樂場地契約,林健鋒憶起,當時是「本土派」朱凱廸、前民主黨成員尹兆堅,以及前公民黨成員陳淑莊,極力針對高球場,提出的論點多稱球場是「有錢人玩兒」,是製造社會仇富,「呢三個人而家係邊,大家都知道了」。

他又提到土地大辯論的「點心紙」,即用地選項,包棕地發展,用新界私人農地的儲備等,他指當時政府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去研究,已拿出項目供社會去選擇,強調要發展香港任何地方,應研究其背景、歷史、否則很容易變成製造城鄉矛盾,更嘆球場側很多土地擁有者願意賣地,為何政府不收回以解決問題。惟無論如何,他指政府今天都會收回土地,日後的發展留待日後去看,慨嘆收回真的很可惜。

記者:郭詠欣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