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3︱李家超赴筲箕灣參與諮詢會 明白短期內要「搞活夜市」

2023-08-20 09:30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陳浩元攝

政府已於月初展開施政報告公眾諮詢,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早(20日)在筲箕灣一間學校舉行地區諮詢會,與市民直接見面交流,了解市民關心的議題和政策。3名司長、3名副司長,以及15個政策局均會出席地區諮詢會。特首政策組早前表示,預計超過100名市民出席參與,他們包括基層人士、中產人士、青年人、學生、退休人士等。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圖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圖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圖為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圖為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圖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圖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陳浩元攝

李家超:本港科技應用方面需加強

【12:30】李家超其後透過新聞稿表示:「我和我的團隊在今日的地區諮詢會中與市民有很好的交流,很有收獲,聽取了不同的寶貴意見。我深深感受到大家對香港這個家園的深厚感情,和對共建更美好香港的熱切期盼。為市民解決日常生活遇到的問題,讓市民過得幸福,是我和團隊的責任,也是我們共同奮鬥的目標。」
  
他續指:「我深信制訂政策,既要有大局觀、戰略性和創新思維,同時也必須從市民日常生活的不同需要出發,了解社會不同階層民眾的生活情況,這樣才能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我和團隊會積極考慮大家的意見,希望可以回應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信任和期望。」

政府指,在未來一個多月會繼續透過不同形式的諮詢會和社區探訪等活動,廣泛聽取不同界別的團體和人士的意見。公眾人士亦可經不同途徑,包括《施政報告》專題網站和社交媒體,以及電話熱線、電郵、傳真及郵遞等提出意見。

【11:59】李家超總結指,十分感謝大家出席諮詢會給予意見,有地區層面議題,也有廣泛社會都關注的議題。他指,地區問題每個地區都有不同,每日都有變化,關注點、處理方法都可以不一,認為治理體系和統籌能力很重要,例如政府處理衞生黑點,當做到治理體系優化後,類似問題可一一關注,做得更加到位。

其二,大家都重視做好經濟,短長期議題都有。短期而言,大家都知道市面尤其是明白短期內要「搞活夜市」,積極推動一些活動;長遠而言本港的旅遊事務也要優化,現時遊客不止購物,也有深度遊。此外環保、文化、美食、古蹟等,都可以開拓新天地。

其三,大家重視培訓本地人才,文化多元發展,對接社會需求。他表示會一一研究清楚大家的建齡,並平衡優次。

【11:40】另一個小組討論的主題涵蓋金融貿易、創新科技、交通樞紐。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市民討論內容包括創科發展、金融的投資創科基金、如何刺激股票市場交易、零售、餐飲市道情況等。李家超亦關注科技議題,提及香港在科技方面有優勢,也有成功的地方,但他指從剛才市民的意見中,聽到在某些領域需大力加把勁,李家超特別指出需在「應用」方加把勁,認為在研發、技術、系統方面香港「係得嘅」,惟在應用方面需要「貼地啲」。

李家超亦認為市民提及的智慧泊車、智慧消費等是「應用」,表示收到這方面的聲音。另外在政府及民間角色的配合,他以中東為例,指政府的角色是「開大門」,之後就是由民間、商業與商業(B to B)之間「開小門」、開不同的窗口、更要開當中的內容。他認為政府可以推動「內容」,但實際仍需靠大家的力量,需要「成個香港隊一齊去團結」,他以民生政策措施為例,指政府雖有主導角色,但需大家市民配合。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陳浩元攝
李家超等官員出席地區諮詢會。陳浩元攝

【11:35】在「拼經濟」為主題的小組討論環節,律政司司長林定國簡述指聽到很多市民關心房屋問題,包括屋邨重建、三無大廈管理、文藝場地等。李家超坦言「房屋問題就大家都關注㗎喇」,他指已多次解釋「無土地就好難有房屋,就算有土地,我哋起樓總係要時間」。

李家超提及已在立法會修例縮短建屋流程,部分更縮短四成至一半時間,還有短暫措施令供應乎合急切需要的人士可住,例如過渡性房屋以及新的簡約公屋。他認為在整體土地供應及規劃是有大量工作要做,因此交椅洲人工島是會做,亦感謝市民提出「喺任何工程都好,對於居民應如何照顧日常生活,盡量不受影響」。

他又指基建對於任何工程及房屋發展都非常重要,因此剛才市民提出對基建考慮的意見,政府回去也是會一一去聽。他認為「基建既要係早做,但始終都有時間性,每個基建一做咗之後要改係非常困難,因此在規劃方面的時間是要加大」。但他亦直言「意見愈多、愈早,愈喺我哋考慮嘅時候愈容易擺落去」。

【11:23】李家超在回應主題為「惠民生」的小組討論時表示看到有一個特徵,是大家說了很多生育問題,指聽到很多意見應如何幫助及鼓勵生育,他表示明白要「鼓勵生仔、數量要多啲」,並指會回去研究。

就學生教育問題,李家超認為教育是需要多元化、照顧不同興趣的人有多元出路,而且應學以致用及貢獻社會。他希望學生「一讀完書就即刻有就業機會或創業」,因此如何讓學生有多元發展、特別是在八大中心所需的人才及勞動力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李家超指小組討論有一小時與司局長一同交流,指制度政策方面除了特首,每個局對它的政策範疇是最多、最熟悉理解、更是最有資源。他亦重申很重視大家的意見,表示在寫施政報告時會在重點優次方面,盡量去容納大家的意見。李家超其後轉到「拼經濟」的小組。

【11:10】第三節進入小組討論。有市民關注學貸問題,建議畢業後可用不同方法減息,例如做社會服務等,免卻青年人的負擔。

【10:59】李家超在回應第二節問題時表示,看到市民對地區關切的問題也是「不吐不快」,亦感謝市民「講俾我哋聽」,他直言「好多問題我哋係知道,但重點喺邊到,你哋覺得最應該處理係邊啲問題,你哋講咗俾我哋聽,我哋返去係會一一研究」。

李家超認為今日關注地區問題是很應該,指完善地區治理系統後,相信地區方面的措施及到位程度會更好。而加上未來新組成的區議會,以及地區治理專隊的兩個組織,包括政務司司長委員會和副司長的專隊,將針對每位市民剛才提及每日、每個階段、每個層次的問題而一一關注。

他指每個問題在地區都不一樣,因此更應在地區層面去幫助大家。他表示市民表達的意見是會一一收納並積極處理,包括在統籌及制度方面,一一落實大家關注的新措施。

【10:50】有市民提及衞生黑點的跟進,以及建議推動官民合作愛護香港環境的運動;另有教育工作者關注在疫情社交距離措施後,小學生人際交流出現問題。有商界人士關注政府疫情期間提出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計劃」,到今年10月中小企要開始還本,但關注現時經濟環境下,中小企未能償還,希望政府評估及了解。

【10:38】第二節內容環繞教育、青年、扶貧、醫療及社福。市民提出的關注,主要包括滲水辦工作效率、職專教育、體育項目的普及、STEAM教育的認證制度等。

【10:30】第一輪一共有9人發言。李家超綜合回應指,時間關係未必可一一回應,但會在編寫施政報告時一併考慮。他指,感受到大家對不同問題的熱切關注,包括與地區有直接關係的區內交通問題,例如南區及慈雲山,另亦有涉及大環境的問題如住屋、置業、文化、教育等議題,他指本次諮詢會目的是希望就市民提交的意見思考應如何訂下處理問題的優次。

至於應如何說好香港故事,長遠來說,李家超認為需讓人知道香港是可令人圓夢的地方,有很多機遇,經濟上亦有發展動能,加上政府不斷外出招商引資,並推出不同措施培育本地人才。而短線方面,需介紹香港是美食之都,很方便、自由、包容,香港在文化內涵、表演場地方面亦有很多吸引之處。他預告,施政報告有相關政策推出。

【10:17】有南區居民、科技大學學生關注南港島綫西段發展,去年施政報告未有提及。另有市民關注慈雲山交通、重新吸引遊客來港消費的方法、鼓勵生育政策、街頭表演產業化、鯨魚保育、青年面對住屋和學貸困難等。

【10:13】李家超指,上一次施政報告十分感謝社會各方普遍認同施政方針,希望繼續聆聽大家意見,鞏固上次報告落實的政策和指標,將其做深、做廣。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