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率團赴珠海考察垃圾焚化設施 倡引入新技術降成本及灰塵

2023-08-02 16:59

民建聯日前率團到珠海考察當地的垃圾焚化設施。陳子悠攝
民建聯日前率團到珠海考察當地的垃圾焚化設施。陳子悠攝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冰芬,日前到珠海考察當地廢物處理技術,指本港應新廢物處置技術、考慮輸出廢物到鄰近城市焚化並將新界堆填區廢物挖出焚化。黃冰芬指,內地最新技術能將焚化垃圾後的產灰數字減至3%,但香港第一期焚化爐的產灰比例達10%;她建議政府考慮參考最新技術,將此數字進一步壓縮。 

由民建聯前港區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港區全國政協常委王惠貞、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冰芬、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劉國勳及顏汶羽組成的考察團,日前到珠海考察焚化爐預製組件工廠及生態環保產業園内的焚化爐設施。黃冰芬指,今次考察團目的主要為了解石鼓州焚化爐的技術程度及探討焚化爐興建期間的處理廢物的方案。 

民建聯日前率團到珠海考察當地的垃圾焚化設施。
民建聯日前率團到珠海考察當地的垃圾焚化設施。
民建聯日前率團到珠海考察當地的垃圾焚化設施。
民建聯日前率團到珠海考察當地的垃圾焚化設施。
民建聯日前率團到珠海考察當地的垃圾焚化設施。
民建聯日前率團到珠海考察當地的垃圾焚化設施。
葛珮帆建議當局進一步交代第一期轉廢為能技術有沒有改善空間。
葛珮帆建議當局進一步交代第一期轉廢為能技術有沒有改善空間。
民建聯日前率團到珠海考察當地的垃圾焚化設施。陳子悠攝
民建聯日前率團到珠海考察當地的垃圾焚化設施。陳子悠攝
民建聯日前率團到珠海考察當地的垃圾焚化設施。陳子悠攝
民建聯日前率團到珠海考察當地的垃圾焚化設施。陳子悠攝

她指,位於珠海斗門區兩期的焚化爐分別於2016年及2020年啟用,而每日處理垃圾量達3,000噸、每年平均能發電3億度並設有完善的廢物處理制度。她提到,由於未來石鼓州的焚化爐所處理的垃圾量亦會達3,000噸,因此珠海的焚化爐系統具有極大參考價值。 

她指,政府可以參考內地廢物處理技術,例如抽取灰渣中的金屬及有用物質重用,令最後需要棄置的飛灰剩3%,再將最後的灰渣加入吻合劑及水再加以穩定化處理後才棄置堆填區,令環境污染減至最低。 

她亦提出,未來興建第二、三期焚化爐的成本及時間應要進一步減少。她指,香港第一期焚化爐造價造價逾140億,當中大部分成本來自填海;而珠海兩期的焚化爐合共只花費17億,而且兩期都只用不足一年半時間完成興建。因此,她促請政府未來以更快、更便宜及更先進的技術興建焚化爐,以實現《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和《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達致「零廢堆填」及碳中和的目標。 

另外,她表示,香港第一期焚化爐只能消化現時每日垃圾量的兩成,而「遠水不能救近火」,因此向政府反映需要考慮過渡期輸出廢物到鄰近城市處理。她提到,珠海現時每日的垃圾棄置量為每日3,200噸,而預計兩年後將會完成興建廢物消化量達2,000噸的第三期焚化爐,將會有剩餘的廢物處理能力。她表示,考慮到香港興建第二、三期焚化爐速度有限,政府需要考慮過渡期間的短期政策。她認為,雖然輸入廢物牽涉內地法規及中央政策,但作為大灣區發展共同體,而過往香港有輸入廢物供內地填海的先例,政府可以探討方案的可行性。 

此外,她亦建議政府考慮將新界堆填區的廢物挖出焚化,以騰空更多土地作其他用途。她指,香港寸金尺土,而新界堆填區佔地面積大,現時堆填區亦引起附近及深圳居民的厭惡。她表示,將土地釋放後可以增土地資源,促進北部都會的發展。 

至於葛珮帆則表示,本港有目標要在2035年實現零廢堆填,時間緊迫,而現時每日的都市固體垃圾為11,000公噸,但兩期轉廢為能設施的處理量亦僅7,000公噸廢物,期望第二期可加大處理量。她又指,第一期轉廢為能設施的興建興建時間長,技術可能落後,會剩餘10%的飛灰需堆填,較北歐的2%、及惠州和珠海的3%為高,飛灰由於集多種重金屬和污染物,需要進行固化/穩定化後進行填埋,政府應考慮如何可以降低飛灰。葛珮帆續指,垃圾焚化後產生的渣、灰、水亦可以廢物利用成為環保磚,她建議當局要進一步交代第一期的技術有沒有改善空間。 

葛珮帆表示,居民過往對焚化設施有負面觀感,而惠州環境園園區採客家古堡式設計,外形美觀,已發展成內地AAA級的旅遊景園,轉廢為能設施能無煙無味無害,值得香港參考。 

 

 

實習記者:陳子悠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