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廢水|共同社:日本輸華食品清關延遲波及大米 擬向中方表明反對

2023-07-29 06:29

示意圖
示意圖

日本共同社28日引述消息報道,中國對進口自日本的水產品啟動放射性物質全面檢測後,其他日本產食品也因海關扣留而出現清關延遲,該問題還波及到了大米。鑑於事態加劇,日本政府正在考慮就延遲清關問題向中方表明反對立場並要求給出說明。

日本將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廢水。資料圖片
日本將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廢水。資料圖片

報道指,中國強烈反對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水排海計劃令日中對立加劇,中方未給出扣留貨物的依據,中國的日本食品進口商等感到擔憂。

報道引述日中貿易相關人士指,關於對水產品以外的食品是否也采取更嚴格的放射性物質檢測,中方並未給出說明。也有觀點認為由於全面檢測水產品導致業務量增加,影響到其他食品的清關作業造成了延遲。

農林水產省數據顯示,2022年日本向中國出口大米764噸,金額達到2.6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337萬元)。

香港6月中起亦已加強抽查日本入口海產的放射性物質。資料圖片
香港6月中起亦已加強抽查日本入口海產的放射性物質。資料圖片

此外,共同社27日曾報道,在中國北部的海關部門,進口自日本的點心和酒等食品飲料同樣出現了清關延遲,原因尚不清楚。

就福烏核廢水排海計劃,中國海關總署本月7日宣布,加強對日本水產品的放射性物質檢測,從抽查變為逐一檢查。進口自日本的大量水產品因需要接受檢測而滯留中國海關。由於鮮魚若長時間滯留海關,會難以保持新鮮,報道指是變相限制出口。

福島核事故後,中國停止進口福島、長野等10個都縣產的水產品等食品和飼料。而10個都縣以外地區的產品如水果等,因兩國政府未能就中方要求的放射性物質檢測達成共識,中國實際上並未進口。

在北京,外交部多次重申,中方反對日方的排海計劃及採取相關措施,有理有據,敦促日方認真傾聽國際社會呼聲,停止強推計劃。海關總署就表示,會持續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檢測監測力度,確保日本輸華食品安全。

關於對水產品的全面檢測,日本政府指出此舉與放寬和取消進口限制的國際潮流相反,已提出「強烈關切」。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