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淺海驚現2米長地震魚爆紅 外媒:與末日預兆共舞

2023-07-18 12:22

台灣潛水員汪承儒,在東北角淺海發現「地震魚」 。  汪承儒Facebook截圖
台灣潛水員汪承儒,在東北角淺海發現「地震魚」 。 汪承儒Facebook截圖

台灣潛水員汪承儒,在當地東北角淺海潛水時,意外拍下並目睹長達2米活生生的「皇帶魚」」(oarfish),又稱為「地震魚」,刷新台灣曾目擊過活體的同類魚紀錄。罕見且清晰的畫面也傳到國外,英美等國的媒體紛紛報道,以「與末日預兆共舞」來形容這樣的景象,並坦承這是十分罕見的景象。

汪承儒6月27日在Facebook專頁「東北角海王子-汪汪」 登文表示,在深澳漁港潛水時,遇見約2米長的地震魚,起初還以為這隻地震魚是白帶魚,「大物看很多了,這個第一次見」,並拍下地震魚在水中的畫面,直言「從沒看過有人拍。」此外,這隻地震魚的身上有兩個洞,疑似是被達摩鯊攻擊。

 台灣潛水員汪承儒,在東北角淺海發現「地震魚」 。  汪承儒Facebook截圖
台灣潛水員汪承儒,在東北角淺海發現「地震魚」 。 汪承儒Facebook截圖
 台灣潛水員汪承儒,在東北角淺海發現「地震魚」 。  汪承儒Facebook截圖
台灣潛水員汪承儒,在東北角淺海發現「地震魚」 。 汪承儒Facebook截圖
 外媒廣泛地道,台灣潛水員在東北角淺海發現「地震魚」 。  New York Post截圖
外媒廣泛地道,台灣潛水員在東北角淺海發現「地震魚」 。 New York Post截圖
皇帶魚一般在海灘上被發現,且與地震等末日預兆有關。  AP
皇帶魚一般在海灘上被發現,且與地震等末日預兆有關。 AP
皇帶魚一般在海灘上被發現,且與地震等末日預兆有關。  AP
皇帶魚一般在海灘上被發現,且與地震等末日預兆有關。 AP
皇帶魚一般在海灘上被發現,且與地震等末日預兆有關。  AP
皇帶魚一般在海灘上被發現,且與地震等末日預兆有關。 AP

皇帶魚被喻為「末日預兆」

據了解,皇帶魚(oarfish)因為常在地震前後,遭沖上岸死亡,被認為是地震預兆,得到「地震魚」別名。「皇帶魚」是現存最長硬骨魚類,體長可達7至8米,也被稱為海龍王、地震魚。由於牠通常生活在200至500米的深海,過去人們只在牠們被沖上岸時才得以一窺全貌,顯少目睹活體的樣貌。

也因為地震魚大多生活在500米深海,在岸邊被發現時,往往都是屍體,因此很少有人目睹過它活體的樣貌。

《紐約郵報》、《每日星報》形容,潛水員能在海中親眼目睹活體,並在周圍環繞,簡直就像在和「末日預兆」共舞,畫面十分罕見;同時提到了出現「地震魚」可能大地震徵兆的傳說。

皇帶魚不論中外都是不祥之兆

皇帶魚(Oarfish)也稱為深海龍王魚,學名是「勒氏皇帶魚」,身體為銀色,特徵是從頭至尾上方有1條紅色的背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與印度洋深海。

中國古人將皇帶魚神化為海龍王、河神、龍王、龍宮使者,捕獲牠的人會遭遇不祥,不論是歐洲還是亞洲都有著相同的傳說,像是會發生地震、海嘯,或是吃下牠會得怪病而死。

科學家解釋,牠們生活在深海,靠各種魚類為食,體內含有高濃度重金屬,尤其魚皮上含有生物汞,千萬不可以生吃。

本文獲ETtoday授權轉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