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逾千宗樹木投訴涉部門權責爭議 樹木辦最遲半年才介入 申訴專員促盡早處理

2023-07-13 11:25

申訴專員趙慧賢指部分個案獲樹木辦直接介入時已離接收時間達4至6個月不等。盧江球攝
申訴專員趙慧賢指部分個案獲樹木辦直接介入時已離接收時間達4至6個月不等。盧江球攝

申訴專員趙慧賢今日(13日)公布有關政府土地上樹木投訴處理情況。趙慧賢指出涉及部門權責爭議的個案每年平均接獲約1,100宗,每年平均逾數十宗個案需時逾三個月才獲回覆,其中一宗涉及樹木倒塌風險個案更在投訴後超過一年才回覆指仍在處理中。

趙慧賢指出涉及部門權責爭議的個案每年平均接獲約1,100宗,每年平均逾數十宗個案需時逾三個月才獲回覆。盧江球攝
趙慧賢指出涉及部門權責爭議的個案每年平均接獲約1,100宗,每年平均逾數十宗個案需時逾三個月才獲回覆。盧江球攝
趙慧賢指涉及部門權責爭議的個案每年平均約1,100宗,佔全年接獲的投訴3.3%至5.9%不等。資料圖片
趙慧賢指涉及部門權責爭議的個案每年平均約1,100宗,佔全年接獲的投訴3.3%至5.9%不等。資料圖片
在2018年至2022年10月期間,1823每年平均接獲約24,000宗樹木投訴。資料圖片
在2018年至2022年10月期間,1823每年平均接獲約24,000宗樹木投訴。資料圖片
申訴專員公署建議樹木辦應以樹木投訴整體處理時間作為其中一個介入個案的準則。資料圖片
申訴專員公署建議樹木辦應以樹木投訴整體處理時間作為其中一個介入個案的準則。資料圖片
申訴公署接獲的個案中,一宗涉及樹木倒塌風險的投訴超過一年才經1823回覆仍在處理中。資料圖片
申訴公署接獲的個案中,一宗涉及樹木倒塌風險的投訴超過一年才經1823回覆仍在處理中。資料圖片

根據效率促進辦公室轄下1823提供資料,在2018年至2022年10月期間,1823每年平均接獲約24,000宗樹木投訴,涉及部門權責爭議的個案每年平均約1,100宗,佔全年接獲的投訴3.3%至5.9%不等。而涉及權資爭議的個案中,每年平均逾數十宗個案需時逾三個月才獲回覆,在申訴公署的個案研究中更有一宗涉及樹木倒塌風險的投訴超過一年才經1823回覆仍在處理中。指出如投訴個案因部門權責爭議而不獲適時處理,會令市民感到政府部門互相推卸責任,更有可能帶來安全隱患。

部分個案樹木辦介入已離投訴半年

趙慧賢指出,部分個案獲樹木辦直接介入時已離接收時間達4至6個月不等,而樹木辦於2022年年初試行優化計畫,提前處理由1823提交至部門投訴主任等個案,但仍有不同因素影響,導致嚴重延誤。公署建議該辦應以樹木投訴整體處理時間作為其中一個介入個案的準則。公署又指出政府部門就樹木處理的同類問題重覆發生爭議,因此建議該辦整合各部門對樹木管理責任常見分歧及誤解,並與相關部門定期主行交流及分享。

截至2022年3月,地政總署逾期回覆的樹木投訴達2148宗,自2022年下半年起樹木辦已經加強督導地政總署的處理樹木工作,包括落實7項改善建議,由副署長並成立領導的工作小組,截至2022年10月地政總署的逾期回覆個案已減至4宗。惟公署指該署未有資料題示過去積壓投訴個案是否已全部獲妥善處理,期望該署善用正建立的電腦資料系統作為內部監測工具。

另外,公署亦發現部門並未有規定處理投訴時間,亦無從得知接受處理後,是否已進行處理,因此建議各部門就投訴訂立時限,並定期向樹木辦匯報相關數據。

被問及近年涉及人命傷亡的塌樹個案,趙慧賢指出有兩宗,分別發生在何文田及大埔,而2022年10月28日在大埔發生的個案,地政總署已公開表示涉及該署承辦商逾期提交風險報告及初步調查報告,現時仍在處理中。

發展局:逾期處理投訴個案減逾九成

發展局回應報告時表示,接納公署建議,就公署在報告中所提的建議,樹木辦和各樹木管理部門已採取多項改善措施,並且改善措施正逐步落實並漸見成效,由本年初至今,樹木管理相關的逾期處理投訴個案數目已減少超過九成,而個案處理時間亦有所縮短。

改善措施包括:

  • 樹木辦已優化相關投訴處理機制,要求各樹木管理部門需在14個工作天內回覆一般投訴個案,並定期監察投訴個案數據及處理時間,以確保投訴個案獲適時處理;
  • 樹木管理部門建立內部機制,監察風險緩減工作的執行進度;及
  • 樹木辦提前介入樹木管理部門在樹木護養責任上有爭議的個案,以協助調解和就個案作出裁決,並與各樹木管理部門分享涉及權責爭議的個案以供參考,從而減少日後爭議個案。 

記者:李健威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