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到寶|村民「廢鐵」當玩具 竟係國寶「中華第一玉龍」

2023-07-11 12:04

被譽為「中華第一玉龍」的國寶,被發現時村民竟當廢鐵拿來當玩具。
被譽為「中華第一玉龍」的國寶,被發現時村民竟當廢鐵拿來當玩具。

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村民張鳳祥挖樹坑時,挖出一塊「廢鐵」般的東西,將其帶回了家。某天,他7歲的弟弟張鳳良用繩子綁住這塊「廢鐵」,拖在地上玩耍。玩著玩著,銹跡脫落,一件玉器漸漸露出真容。這件玉器,原來是後來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的「C形碧玉龍」,也被譽為「中華第一玉龍」。

20世紀70年代,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一件體型很大的C形碧玉龍,被當地村民在挖樹坑時意外發現,並交到翁牛特旗文化館。後經考證,屬於紅山文化。它的發現,為商代婦好墓出土的玉龍找到了更早的源頭,它也被譽為「中華第一玉龍」。

「紅山文化」因首次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後發現而得名,距今6500年到5000年左右,證實西遼河流域同長江流域、黃河流域一樣,在五千多年前出現了中華文明的曙光。

C形碧玉龍,被當地村民在挖樹坑時意外發現,最初還當是廢鐵。
C形碧玉龍,被當地村民在挖樹坑時意外發現,最初還當是廢鐵。
玉豬龍,是紅山文化玉龍的另外一種。20世紀80年代初以前,玉豬龍被斷定為商周時期或者更晚時期的器物。
玉豬龍,是紅山文化玉龍的另外一種。20世紀80年代初以前,玉豬龍被斷定為商周時期或者更晚時期的器物。
「C形碧玉龍」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被譽為「中華第一玉龍」。
「C形碧玉龍」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被譽為「中華第一玉龍」。
隨著遼寧省朝陽市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群考古工作的進行,考古人在墓葬中發掘出土一對玉豬龍,明確出自墓主人胸部。紅山文化玉龍,有了更確鑿的證據。
隨著遼寧省朝陽市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群考古工作的進行,考古人在墓葬中發掘出土一對玉豬龍,明確出自墓主人胸部。紅山文化玉龍,有了更確鑿的證據。
為了更好地表現玉器的紋路和層次,讓所謂的「神靈」更清楚地看見,紅山先民使用了「減地陽紋」這一工藝,製作出的玉器在光線的照射下會有更大的變化。
為了更好地表現玉器的紋路和層次,讓所謂的「神靈」更清楚地看見,紅山先民使用了「減地陽紋」這一工藝,製作出的玉器在光線的照射下會有更大的變化。
紅山文化玉器造型豐富,尤其以動物形玉器居多。透過這些精美的玉器,我們可以感受到紅山先民對萬物生靈的細微觀察。
紅山文化玉器造型豐富,尤其以動物形玉器居多。透過這些精美的玉器,我們可以感受到紅山先民對萬物生靈的細微觀察。

據報,當時村民張鳳祥拿著該玉器到當地文化館,文化館的一位幹部花了30元將它買下,當成普通文物鎖進了箱子,多年之後紅山文化被發現,專家們挖開一座5000年前的古墓,其中讓專家最為激動的還是在墓葬中發現的兩件精美玉器,當時文化館的幹部看到後,認為多年前被他鎖入箱子中的東西,可能和這次出土的文物一樣珍貴,便帶著這件玉器趕到北京,經過專家鑒定,確認這是一件珍貴的玉器,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原來這件最初被誤認為廢鐵是國寶「C形碧玉龍」。

「C形碧玉龍」獨具匠心

央視節目《尋古中國·玉石記》報道,這件「C形碧玉龍」在藝術造型上獨具匠心,精湛的雕刻工藝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瑰寶。其發現不僅給當地村民帶來了驚喜,也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研究。這個意外的發現為文物考古界增添了一筆寶貴的資料,對於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張鳳祥一家的故事也引發了人們對家庭中潛在文物和歷史遺產的關注。在平凡的生活中,意外的驚喜可能就隱藏在我們身邊。這個故事提醒人們保護文物的重要性,鼓勵更多人關注、保護自己身邊的歷史遺產,讓它們得到妥善保存和傳承。

報道指,「中華第一玉龍」的意外發現給民眾帶來了珍貴的文化遺產,也喚起了人們對歷史的敬畏和保護的意識。希望這個故事能夠激勵更多人積極參與文物保護事業,讓更多的珍貴文物得以保留下來,傳承給後代,共同守護中華文明的輝煌與傳統。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