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蓮:大學須向社會負責 如推動國民教育不足須負責
2023-07-07 14:45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今早(7日)召開會議,討論到本港8間教資會資助大學的管治問題。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關注,教資會無法定權力管理學校,只是向政府作出建議,若大學在推動國民教育有不足,第一責任人為誰。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強調,大學有責任向社會、公眾負責,若有做得不對時,當然是大學負責。
梁熙表示,一所大學在國民教育做得好與不好,當局並未就此設立課程、課時等,現在有些學生上課「填吓mc」、「打完卡就走」,關注如何才叫做得好。他更提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愛國主義教育法》,當局會否將相關內容納入大學未來三年的規劃當中。
蔡若蓮解釋,教資會是非法定諮詢組織,但是要作為大學及政府間的溝通橋樑,即使政府或教資會有權作資源調配,都是要維護院校自主,而在院校自主及學術自由的原則下,大學必須以透明度向社會、公眾負責,以及配合在資源調配的大學問責協議中,為自己的工作負責任。
她續指,大學教育要與時並進,未來三年規劃中已加入4個策略方針,包括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為其中一個重點,另一個是要為學生提倡全人發展、公民責任,大學必須作相關的交代。她更提到,大學提供的課程有質素保證,他們已按不同的學生背景、需要等,針對《憲法》、《基本法》、國民教育設計相關的課程。
選委界議員劉智鵬關注,教資會與研資局委員的組成,指出在數字上看本地與非本地委員各佔一半,「特別提到研資會非本地成員有10位華裔,好似華裔佔比大」,但都是以英語為主結構,要說國際化世界上很多人講華語、西班牙語等,當局會否作相應的調整。
蔡若蓮回覆時稱,教資會及研資局主要工作職能,是要作為溝通橋樑,委員要認識了解香港、國家的發展,亦必須與國際有連繫,因此組合中有來自不同地域,都有來自不同業界,強調兩個組織都是溝通學術與社會間的橋樑,故委任時最優先考慮是能否發揮橋樑作用,認為單一地域或語言,未必最有利於香港的多元化及國際化。
記者:郭詠欣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