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青年專員劉家麒:今年提供4.1萬個境外交流實習名額 年輕人出路多元

2023-07-07 07:00

青年專員劉家麒接受《星島》訪問。盧江球攝
青年專員劉家麒接受《星島》訪問。盧江球攝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去年公布《青年發展藍圖》,提出160項措施,以啟發、扶持、擁抱青年人為目標。青年專員劉家麒接受《星島》專訪時表示,期望不同措施能擴闊青年視野,讓他們有世界觀及國家觀念,其中今年局方的暑期海外和內地交流實習計畫,共有4.1萬位同學赴內地和海外交流。

他形容青年工作是「播種」過程,在培養青年人過程中,無論是讓他們了解人生志向、學懂事業興趣,還是學會生活上的瑣碎小事,都可形成寶的經驗,又指青年出路多元,不一定局限在傳統行業中。

首份《青年發展藍圖》去年出爐。資料圖片
首份《青年發展藍圖》去年出爐。資料圖片
青年專員劉家麒。(盧江球攝)
青年專員劉家麒。(盧江球攝)
青年專員劉家麒。(盧江球攝)
青年專員劉家麒。(盧江球攝)
青年專員劉家麒。(盧江球攝)
青年專員劉家麒。(盧江球攝)
青年專員劉家麒。(盧江球攝)
青年專員劉家麒。(盧江球攝)
青年專員劉家麒。(盧江球攝)
青年專員劉家麒。(盧江球攝)

安排學生赴聯合國做義務工作

回顧過去一年工作,劉家麒說主要在四個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包括境外實習交流計畫、青年宿舍、青年創業計畫和「正向思維」項目。

在境外實習交流方面,今年就有4.1萬個名額,當中大部分都是前往內地,例如到北京故宮做文物修復保護、去四川臥龍的大熊貓基地。他樂見青年人努力為未來發展作準備,接觸職場文化、找到自己的道路。他預期待全球航空業復甦,機票價格回落,前往海外的實習交流名額會更多。

其中,「聯合國志願人員組織-香港大學生義工實習計劃」讓本港大學生到印尼、馬來西亞、尼泊爾或泰國參與義務工作半年,參加由所屬聯合國單位舉辦的短期實地考察,親身體驗服務單位於當地的前線工作(如難民援助、災害應對、氣候變化等),更深入認識全球議題。

劉家麒指,青年宿舍可給予年輕人不同的體驗,有助其日後發展。資料圖片
劉家麒指,青年宿舍可給予年輕人不同的體驗,有助其日後發展。資料圖片

住青年宿舍需「社會服務令」?劉:做義工自己得着最大

青年宿舍方面,劉家麒指現時有兩種模式,包括一些非政府機構(NGO)向當局申請將他們空置的土地建造成青年宿舍,由政府出錢、該NGO負責營運;另一款則是將酒店房間轉為青年宿舍,例如位於銅鑼灣的青年聯會、以及荃灣西的如心酒店,稍後陸續有其他項目落成。他提到,青年宿舍除租金較市面上的單位相宜外,入住後可節省上下班時間,騰出空間做義工、建立人際網絡等。營運的NGO亦會提供服務,例如想創業的年輕人,機構會找一些創業的人士跟他們分享創業歷程。

入住青年宿舍每年須參與不少於200小時的社區服務,劉家麒指這些工作已上軌道,例如早前有青年與關愛隊結合到社區服務,青年亦會按照自身專長獲安排參與不同類型活動,例如長者髮剪等。他亦有邀請一些慈善團體與青年宿生合作,指「佢哋有計畫,我哋有人」。

他笑指,留意到網上有人質疑義工服務如同「社會服務令」,但指坊間一直有誤解,認為「做義工」只是去幫受助者,但事實往往相反,幫人過程中得着多的反而是自己,因看到社會不同階層需要,聽到感激說話亦有滿足感。劉家麒透露,與內地省市官員交流期間,對方也對「青年宿舍義工服務」的概念十分有興趣,會將經驗帶回內地。

劉家麒坦言,5年的居住期不可能永遠解決青年人居住問題,而青年搬出來住也不等於無憂無慮,但重點是用5年時間作「沉浸式」培訓,讓他們在人生的方向有明確幫助,大至提供職場訓練、協助建立人事網絡、幫助發掘自己與社區的關係等,小至生活瑣事,在各方面令他們在5年後能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better me)。

他舉例指有宿生人生首次脫離家人居住,煮飯、洗衣、通渠換燈膽都要親手做,「我們不會幫你解決這些小問題的,最多提醒你,最終都要你落手解決」。

政府去年公布《青年發展藍圖》。(資料圖片)
政府去年公布《青年發展藍圖》。(資料圖片)

青年創業計畫則是與非政府機構合作,支持青年人創業及其他青年發展活動,其中包括以資金配對形式與非政府機構合作,從而協助青年人創業。他舉例指,有些青年人看準大灣區內個別城市有許多養老人士,於是想到製作「軟食」,即具有正常食物口感的糊狀食物,讓無牙的老人也可感受到進食的樂趣,然後到這些城市銷售。

「正向思維」則是主要透過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讓青年人展現潛能。其中民青局聯同青年發展委員會在「青年發展基金」下推出「青年正向思維活動資助計劃」,資助合資格的非政府機構舉辦培育青年正向思維的項目,例如音樂劇、運動項目等。

年輕人因政治移民?劉:尊重個人選擇

被問到近年不少年輕人因政治等因素移民外國的現象,劉家麒指移民是個人選擇,年輕人到外地見識亦是好事,不但看到外地的好事,也會看到不足之處,「如果他們是認真想過後,認為外國生活較適合,會尊重他們的決定。但我最擔心的是,有很多人認為『香港沒有的東西,移民後就一定理所當然地有』。」

他舉例指,民青局旗下有一個「我與852的故事」項目,邀請在香港生活的外國人講述體驗。劉家麒指,這些分享個案最大的共通點,是認為香港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地方,與一些比較負面的年輕人或市民的看法完全相反,例如一名來自美國的教授到城大教書,發現香港人很喜歡嘗試新事物、「唔怕衰」。劉家麒指,香港有一些特質是外來人士才能看到,而正因這些特質造就香港成為亞洲其中一個最具競爭力的城市。

家中外傭IG追蹤者多達8千

對於現時社會流動性不及從前,劉家麒說,不反對某些傳統行業的確如是,但青年人的發展不會只被框在傳統行業,「就像以前,沒有人會想到對着手機說幾句話拍片便能賺到錢。舉個私人一點的例子:我家中的外傭IG有八千多個追蹤者,到底她在拍什麼呢?其實就是我們吃飯時候的狀況,然後她就跟我說『是啊,(帳戶)再經營下去就有錢賺』。在我以往的認知中,不會想到可以這樣賺錢。」

他指,青年人固然可以選擇在傳統行業發展,但同樣會鼓勵發展自己的道路出來,尤其互聯網的出現,令他們的市場由本地變成國際,發展空間可以是無限。

記者:林劍、陳俊豪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