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籲沽售部分內銀股 澄清非「唱空」及渲染悲觀情緒 招行跌逾3%

2023-07-06 13:33

高盛日前發表報告唱淡內銀,把多隻內銀股下調評級至「沽售」,又大削目標價高達30%,引起市場關注。高盛最新回應,否認是「唱空」銀行股及渲染悲觀情緒,重申隨著地方債務規模增加,銀行息差收入將有一定壓力。由於地方債務在債券部分有稅收和資本節省,可以有效幫助銀行減少利息收入下滑帶來的影響,因此地方債務中債券佔比也是影響銀行經營的重要因素。

高盛日前發表題為《測試「不可能的三位一體」》(Testing the "impossible trinity")報告,對內地地方債提出9大問題,而涉及評級的有12家銀行,覆蓋範圍僅為當前A股42家上市銀行中三成,集中在國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上述12家中,有5家高盛給予「沽售」,包括工商銀行(1398)、農業銀行(1288)、交通銀行(3328)等;4家為「買入」,包括建設銀行(939)、郵儲銀行(1658)、寧波銀行和平安銀行;3家為「中性」評級。

根據該報告介紹,這份報告是《測試「不可能的三位一體」》系列的第一份,暫時未知高盛何時出第二份。

相關新聞:高息股|高盛狠削內銀目標價 派息恐減少 專家三方面拆局:毋過分悲觀

內銀股今日普遍受壓,招行(3968)跌逾3%,工行、建行跌逾2%,農行、交行、中行(3988)跌逾1%。

中資行對高盛的觀點則不太認同。中金研報最新報告指,銀行估值有望長期見底回升。考慮到ROE和息差水平有望長期處於底部範圍,銀行估值也應企穩回升,預測市淨率(PB)也有望修復到2020至2021年平均值0.7至0.8倍水平,相比當前的0約.5倍有30%至50%的潛在修復空間。考慮到主要內銀H股相比A股有30%折讓,料H股修復空間或更大。

中金指,利好內銀催化劑包括宏觀經濟復甦;進一步全面降低存款成本;鼓勵市場資金投資銀行的政策措施;財政政策穩增長;更加充分的信息披露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