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觀點】施政一年見積極 市民更望有成績

2023-07-04 13:30

香港回歸二十六周年, 亦即新政府一年蜜月期已過,政府必須在未來一年加緊追時間、追結果、追成績。
香港回歸二十六周年, 亦即新政府一年蜜月期已過,政府必須在未來一年加緊追時間、追結果、追成績。

上周六是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六周年的大日子,同時也是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七一重要講話」,以及特首李家超與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的一周年。過去一年,社會各界都能看得見李特首及其新班子的主動、積極和努力,依循習主席提出的「四點希望」,推出了多項有利香港經濟及社會民生的政策措施。當中包括一些相當破格,在過去十多年,以至回歸二十五年來都無人想過可成功推出及落實的舉措,希望較徹底地解決特區種種的深層次矛盾。

習主席的第一點希望是「着力提高治理水平」。新政府落實了架構重組,增設三個副司長職位後,跨政策局及跨部門協調有明顯改善,包括覓地建屋工作、清潔衞生黑點,以至打擊阻街和滅鼠等。公務員隊伍改革亦已啟動,包括訂立績效指標、檢討賞罰機制、推動電子政務,以及成立公務員學院以加強科技應用和國情培訓。在地方管治層面,首批地區「關愛隊」經已投入服務,完善地區治理與區議會制度改革亦正在如火如荼進行。

香港回歸二十六周年, 亦即新政府一年蜜月期已過,政府必須在未來一年加緊追時間、追結果、追成績。
香港回歸二十六周年, 亦即新政府一年蜜月期已過,政府必須在未來一年加緊追時間、追結果、追成績。

 

第二點希望是「不斷增強發展動能」。香港經濟發展過往偏重金融業與房地產,新政府致力發展創新科技產業,尤其在推動將創研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及再工業化方面,繼落馬洲創科園之後再推出新田科技城計劃。新政府又成立了「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及「招商引才專組」,增設「高才通」和優化各類輪入人才計劃,最近再推出「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從多方面、全方位緩解香港的人才和人手不足危機。

第三點希望是「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包括「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李特首強調要提速、提效、提量覓地建屋,短期推出了「簡約公屋」計劃,中期提出了私人興建資助出售房屋先導計劃「樂建居」,長遠方面有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以及頂住強烈的反對聲音,堅持收回部分粉嶺高球場用地及繼續推進中部水域人工島填海,幾乎用盡了所有可動用的公私營資源,希望可盡快、徹底地解決香港的住房問題,告別劏房。

第四點希望是「共同維護和諧穩定」,包括要幫助青年人解決學業、就業、創業和置業困難,做到青年興,則香港興。新政府發表了青年發展藍圖,推出了「共創明teen」計劃,興建及租用了更多青年宿舍,扭轉了教育界的反中亂港歪風,加強了青年人的守法意識和愛國教育,並針對性地協助因黑暴風波而在囚的青年改過自新,重新認識自己的民族和國家。

然而,部分香港市民仍未感受到習主席強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雖然就業已不成問題,但許多打工仔工資增長都未能追上通脹。公屋輪候時間雖已略為回落,但距離三年上樓還很遠,大量基層家庭仍居於環境惡劣、租金昂貴的狹小劏房。正如李特首在競選時強調「以結果為目標」,市民也是以實質的成果作為施政的成績表。一年蜜月期已過,政府必須在未來一年加緊追時間、追結果、追成績。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