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園家鄉市集嘉年華設200攤位 非遺傳承人張蕾:感受到市民熱情與熱心

2023-06-03 15:05

即日起一連三天,維園設有家鄉市集。蘇正謙攝
即日起一連三天,維園設有家鄉市集。蘇正謙攝

即日起一連三天,維園設有家鄉市集,現場設有200個攤位,售賣來自全國26個省市的特產。今午(6月3日)天氣酷熱,亦無阻市民到場「掃貨」,而香港大部分人來自廣東及福建省,這兩個地方的攤檔都堆滿人潮,四川的檔口出售辣味醬料亦大受歡迎。有參與的市民表示,很多年無這類型活動,更受疫情所困沒有回鄉,今天終看到「自己人」,心情十分興奮。

市民以潮州話說:看到的都是「自己人」

家鄉是汕尾的馬女士一家大小一同到場「掃貨」,她興奮地表示因為是家鄉市集,一定要來看看,入手了很多家鄉小吃,特別是香港買不到的汕尾咸茶,指是最想念的家鄉食品。她亦買福建的「馬仔」,稱香港的沙琪馬「口感較淋」,福建的會更鬆脆、更香口,小朋友愛吃,因此買了很多。她慨嘆三年沒回鄉,更用潮州話說看到的都是「自己人」,真的很開心。

即日起一連三天,維園設有家鄉市集。蘇正謙攝
即日起一連三天,維園設有家鄉市集。蘇正謙攝
有學生貼著退熱貼散熱。蘇正謙攝
有學生貼著退熱貼散熱。蘇正謙攝
福建的張女士。蘇正謙攝
福建的張女士。蘇正謙攝
家鄉是汕尾的馬女士。蘇正謙攝
家鄉是汕尾的馬女士。蘇正謙攝
家鄉是汕尾的馬女士一家大小一同到場「掃貨」。蘇正謙攝
家鄉是汕尾的馬女士一家大小一同到場「掃貨」。蘇正謙攝

福建的張女士亦買了兩大袋特產,表示4年沒參與過同類活動,香港與內地通關後,雖然曾回鄉探親,但沒有買特產回來,今次來到這個市集感覺很好,稱「可一次過買齊全國各地的土特產」。她的戰利品中不少是武夷山大紅袍,她說攤販介紹,來價要160元人民幣,現在只售100港元,形容「真係好抵買」。被問到為何這麼熱都來購物時,她笑著稱:「值得嘅」。

中午天氣炎熱,不少人都有備而來,舉起雨傘、戴帽、更有人帶同「車仔」來放戰利品,亦有人即場將貨品拆盒方便帶走。人人汗流浹背,有人就買冰品邊行邊吃消暑,亦有學生貼著退熱貼散熱等。

非遺傳承人盼為港人介紹內地非遺項目

維園的家鄉市集不止有土特產賣,江蘇社團總會更請來多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來港參與,售賣多款手工藝品,包括著名刺繡「沈繡」的傳承者、內地著名藝術家張蕾。她表示,十分期望今次行程,是她自疫情來首次來港,很多港人前來支持消費,感受到香港市民的熱情與熱心,希望日後可以經常來。

張蕾表示,她的奶奶是中國第一所刺繡職業學校「南通女工傳習所」的學生,當時傳習所將民間的刺繡提升至藝術層面。她目前的工作是延續傳習所的精神,要將技術傳承下去。她今次帶來了很多刺繡的絲巾、為端午節而製的刺繡香囊,以及一些文創產品等,她指刺繡原來是掛在牆上的收藏品、藝術品,但現在設計成生活用品,讓市民直接使用是很好的推廣,希望市民認識後可以到江蘇去了解更多。

著名刺繡「沈繡」的傳承者、內地著名藝術家張蕾。蘇正謙攝
著名刺繡「沈繡」的傳承者、內地著名藝術家張蕾。蘇正謙攝
著名刺繡「沈繡」的傳承者、內地著名藝術家張蕾。蘇正謙攝
著名刺繡「沈繡」的傳承者、內地著名藝術家張蕾。蘇正謙攝
做了紅木雕刻38年的劉先生。蘇正謙攝
做了紅木雕刻38年的劉先生。蘇正謙攝
南通非遺項目「色織土布」攤檔負責人宋先生。蘇正謙攝
南通非遺項目「色織土布」攤檔負責人宋先生。蘇正謙攝
家鄉市集嘉年華。蘇正謙攝
家鄉市集嘉年華。蘇正謙攝

附近亦有出售南通非遺項目「色織土布」,負責人宋先生表示,綿花是有溫度的,其作品都是有手感的綿布製作,更因香港是海島而專程設計一個用土布製作的海星掛飾,亦做了小貓樣式來迎合年輕人口味。他又指,天氣雖很熱但香港市民的心情亦很火熱,早上很多人來到且很願意消費,多是來感受及交流,笑言:「有山東人來說家裡都有這些,和我們互動,亦有南通人來,說終於看到老鄉很開心」。

宋續稱,2018年曾來港參觀一個類似活動,3年疫情後香港市民好像更熱情,內地各省市帶來的東西都很豐富,希望香港市民能多來了解、體驗,尤其是年輕的設計師可來交流,一起提升家鄉的手工業。

另外,做了紅木雕刻38年的劉先生坦言要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將雕刻放進去很多日常生活品之中,希望今次擺檔可拓展自己,向香港介紹內地的非遺項目,以藝會友。他指,早上至中午時間不長,已感受到市民的熱情,亦已有8單交易,相信大家可以從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記者:郭詠欣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