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拆局│星媒:廣島峰會後 中西對立格局進一步確立

2023-05-23 21:08

G7各與會代表合照。(美聯社)
G7各與會代表合照。(美聯社)

七大工業國組織(簡稱G7)廣島峰會結束,令國際形勢再出現暗湧,尤其中國與西方世界的關係。台灣中央社引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社評,G7廣島峰會從倡議打擊「經濟脅迫」到建立「可靠的供應鏈」,加上已成形的戰略圍堵,中國已意識到形勢的嚴峻。中國與西方世界的對立格局,在峰會後進一步確立。

該篇社評更直指,隨著G7廣島峰會結束,「後冷戰和平紅利」至此耗盡,全球進入「新地緣政治時期」。而峰會新倡議所構想的未來圖景,更多地朝著「減少中國參與度」轉變。

G7提早發表首腦聲明。美聯社
G7提早發表首腦聲明。美聯社
澤倫斯基向岸田及G7成員致謝。(美聯社)
澤倫斯基向岸田及G7成員致謝。(美聯社)
在廣島舉行的G7峰會已結束。路透社
在廣島舉行的G7峰會已結束。路透社
辛偉誠和澤連斯基在G7場邊會晤。 美聯社
辛偉誠和澤連斯基在G7場邊會晤。 美聯社
在G7會議期間拜登與多國領導人踫頭。美聯社
在G7會議期間拜登與多國領導人踫頭。美聯社
G7峰會閉幕後,澤連斯基與拜登會面。(美聯社)
G7峰會閉幕後,澤連斯基與拜登會面。(美聯社)

該篇以「中西對立格局進一步確立」為題、在22日發表的社評指出,G7廣島峰會採納合力打擊「經濟脅迫」的新倡議,誓言要挫敗「把貿易和供應鏈武器化」的企圖,雖沒有正式點名,但劍指中國的意圖明顯。從峰會邀請志同道合的國家和組織與會,特別是同樣針對中國的「四方安全對話」場邊峰會,探討建立「可靠的供應鏈」,在經貿上孤立中國的用意昭然若揭。評論指出,從北京對今場峰會的強烈反應觀察,中國與西方世界的對立格局在峰會後進一步確立,後冷戰和平紅利至此耗盡,世界進入「新地緣政治時期」。

相關新聞:
華春瑩Twitter發井底之蛙圖 諷刺「G7不等於全世界」

評論又提到,這場「西方世界大團聚」,「應對中國」始終是核心主題。不論是在經貿上藉「經濟脅迫」的指控孤立中國,還是有意另組排除中國的供應鏈,並在俄烏戰爭上繼續施壓中國,由美國導演的這場「地緣政治大戲」,正進入軍事部署後的第2幕。

在此之前,美國以阻嚇中國單方面改變兩岸現狀為由,幕後撮合日本與韓國這兩大盟友捐棄前嫌,構築「三位一體軍事合作體系」;並說服菲律賓開放更多軍事基地供美軍進駐;鼓勵澳洲介入南海甚至台海事務;引導歐洲盟友包括北約關注台灣安全。象徵對中國的軍事部署「基本完畢」。

習近平主持首屆中國中亞峰會。新華社
習近平主持首屆中國中亞峰會。新華社
習近平同出席峰會的中亞5國領導人合影。
習近平同出席峰會的中亞5國領導人合影。
■習近平與夫人彭麗媛與出席峰會的中亞5國元首,在西安合影。網上圖片
■習近平與夫人彭麗媛與出席峰會的中亞5國元首,在西安合影。網上圖片
習近平主持中國中亞峰會。路透社
習近平主持中國中亞峰會。路透社
習近平在西安歡迎中亞五國領導人。
習近平在西安歡迎中亞五國領導人。

加上G7峰會場邊的「四方安全對話峰會」更具體同意,建立旨在「減少依賴中國的可靠供應鏈」,並防止關鍵技術被轉用在軍事領域。且美國已說服盟友對中國聯合實施尖端半導體出口限制,並順勢突出台灣在尖端晶片生產的重要作用,強化介入維持台海和平現狀的必要性和正當性。這意味著,中國的「統一大業」及外交處境,正面臨自改革開放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評論指出,這一發展,使得中國「以市場換技術」的發展戰略大體走到盡頭,在「去風險」和「打擊經濟脅迫」的大旗下,各種技術和經濟脫鉤可能會加速,中國要提升產業鏈價值端的努力,勢必遭遇更大的阻力。

另一方面,台灣課題國際化的趨勢越來越累積動能,不但日本、韓國都公開對台海和平表態,連歐盟甚至北約也開始介入。中國同一時間在西安首次召開中亞五國峰會,不無對沖廣島峰會巨大外交壓力的目的。中國外交部堅決反對廣島峰會聲明,反映北京意識到形勢的嚴峻。

評論指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親自出席會晤多國領導人,讓峰會除了協調西方國家的對俄立場,更藉此增加對中國施壓。而中國必須在烏克蘭大反攻爆發前,檢討並平衡與俄羅斯及西方的關係,以免戰場形勢一旦有變,自身將陷入嚴重的國際孤立。

評論最後指出,廣島峰會顯示,中西對立的格局正在進一步確立。在這新一輪「戰略大變局」的時代,全球供應鏈必然發生重大調整,在「國家安全為上」的未來,參與其中的各國都必須做出相當的調適,以緩和與日俱增的「選邊站」壓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