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觀點】應對殺校危機 不能苟且拖延

2023-05-09 12:57

陸續有學校接獲教育局通知,因收生少於十六人的最低要求,來年將不會獲派任何小一學生。
陸續有學校接獲教育局通知,因收生少於十六人的最低要求,來年將不會獲派任何小一學生。

下一學年的小一自行收生及統一派位完成內部分配,陸續有學校接獲教育局通知,因收生少於十六人的最低要求,來年將不會獲派任何小一學生。教育局強調「停派」不等於「殺校」,學校可改以私營開班,申請進行重置或與其他小學合併等。然而,如果有關學校連免費的資助學額也收不夠學生,轉做需要收取學費、自負盈虧的私營小學,肯定更加缺乏吸引力。

此外,在整體學生減少,但區域分布不均之下,近年跨區重置校舍的需求殷切,惟當局一般會讓口碑良好及校舍較殘舊的學校優先,沒理由收生較少就可以打尖。至於合併求存,則要看是否有相同辦學團體或友好學校願意合作。況且合併與「殺校」實際分別不大,都需要學生轉換學習環境及大幅削減現有教職員人手。因此除非有奇迹出現,否則「停派」就是「殺校」的前奏。

陸續有學校接獲教育局通知,因收生少於十六人的最低要求,來年將不會獲派任何小一學生。
陸續有學校接獲教育局通知,因收生少於十六人的最低要求,來年將不會獲派任何小一學生。

相關辦學團體、教師、學生、家長,以至校友等,紛紛要求當局網開一面,暫緩「停派」,尤其有些學校只欠一、兩名學生便足額。但為了應對學生減少及紓緩「殺校」危機,相關最低收生標準近年已多次下調,由二十四人降低只須十六人,再減下去將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群體生活,政府與教育界都不應不斷退讓拖延。

《東觀點》過去已多次警告,隨着港人生育率不斷尋底及內地新移民減少,香港將面對日益嚴重的人口老化、學童減少、勞動力不足,以至人口萎縮危機,惟政府多年來都未有正視或提出有效解決方案。及至黑暴與疫情引發移民潮與海外升學潮,問題已一發不可收拾。

各界必須承認,學童及整體人口下降是結構性的。有質疑港人是因政治問題而不願生育,但在這些人眼中非常民主自由的日本、南韓及台灣等,生育率也是屢創新低。政府有必要想方設法刺激港人生育及吸引優質外來人口,但對於「殺校」危機絕對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曾有人寄望隨着疫情消減,內地的新移民及跨境學童會迅速回升,事實是因應「零雙非」政策的實施,內地的經濟、生活和教育水平與香港愈拉愈近,還有愈來愈多港人子女學校的開設,新移民及跨境學童人數估計在輕微反彈之後便會慢慢回落,即是蔡若蓮局長所講的「水尾」。對於有教育界人士建議廣招來自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學生,對於大學生還可以考慮,中小學生則先要解決住屋和照顧問題,比處理跨境學童更為困難。

開源不成,唯有節流。相對於由政府制訂「殺校」名單,按照學校實際收生情況來決定「停派」,是最公平、民主,符合經濟學供求關係,同時最照顧到家長意願和學生利益的做法。此舉亦有助教育界汰弱留強,避免讓辦得好、受歡迎的學校也被迫減少收生。

教育局與教育界現在要做的,是處理好相關的學生轉校及教職員轉介工作,將「殺校」對各界的負面影響減到最少,而不是像過往般不斷遇難避事,苟且拖延!政府同時要檢視因「殺校」而騰出的公帑資源和校舍用地,並加以善用。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