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盤︱DO集權 助培養官場明日之星?

2023-05-04 09:33

日後區議會主席由地區民政專員擔任。(資料圖片)
日後區議會主席由地區民政專員擔任。(資料圖片)

區議會改革方案出台,除了議席產生方式改變,更重要是加強政府地區治理架構,其中一招是由民政事務專員(DO)出任區議會主席,取代以往由區議員互選,以強化行政主導,此舉直接改變地區行政的權力結構。 

政府日前提出區議會新方案。(資料圖片)
政府日前提出區議會新方案。(資料圖片)

有議員反映DO「官威」大

DO日後將統領區議會、「三會」及關愛隊,而且新方案引入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局方可懲處表現不符公眾期望的議員,「負面清單」行為包括「在沒有合理理由下不履行區議會主席指派的任務」,如政界人士形容,DO可謂集權一身的「地區小特首」。

自今屆區議會變質,DO已愈來愈多介入日常運作,日後名正言順當上主席,更可直接向區議員發號施令。沙田區議會主席麥潤培昨日形容,該區DO本身「官威」大,恐怕日後更難合作;民主黨主席羅健熙質疑,DO作為政府一部分,一旦遇上爭議,到底會幫議員抑或政府。

不過,身兼九龍城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說,以往議員反映民生意見,不時「叫天不應叫地不聞」,但新制下由DO主持地區管理委員會,當中包括運輸署、食環署等不同部門,更有效推動地區工作,而議員們亦要落手落腳,不止是提意見。有建制區議員則說,與DO並非從屬關係,相信指派的任務亦與民生相關,例如防詐騙宣傳,但認為當局應多講解,因不執行任務有很多原因,不應動輒被「蓋豬仔」。

有熟悉國情人士就指,不少中央領導人曾任地方一把手,久經歷練,能處理繁雜社會和政治矛盾,治理能力出眾,才獲賞識奉調入京。對港府而言,這種升遷模式亦不失為參考,讓政務官累積地方治理經驗,提升領導和統籌能力,有助更上一層樓。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指,從地方做起的慣例不止內地,以往港英年代,政府亦會派具分量官員出任民政專員,以地區政績作為考核一部分,挑選明日之星。他說,最重要是民政專員的政治才能,能否有效駕馭地區勢力,解決民生問題。有資深建制認為,區議會角色已徹底改變,不再選舉主導,而是行政機關的延伸,議員需為政府「度橋」解決問題,這對有意投身官場的人來說是好事,表現好有機會被政府招攬。

政府多次稱地區工作初心是服務市民,猶記得90年代「殺局」後,政府接收地區行政實權,但實行後被質疑市政工作官僚,於是才有後來梁振英政府主張「地區問題地區解決」,區議會獲准發起社區重點項目等政策。政府要防止區議會偏離職能,大幅收攏權力,提升自身行政效能也是一大挑戰。

聶風

---

《星島申訴王》於3月1日隆重登場,節目為民請命抱不平、追蹤城中熱話,亦會搜羅溫情小故事。你申訴,我跟進,搵91999933,《星島申訴王》隨時候命!
立即報料: https://bit.ly/3IMunqd
你的獨家報料一旦被採用及報導,將獲得乙份獎品。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