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逝世│曾在中大分享「修行」心得:找回自己內心本性修出自己風格

2023-04-23 19:12

朱銘當年到港領取中大頒授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並於《仲門》前與太太及沈祖堯合照。(中大網頁)
朱銘當年到港領取中大頒授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並於《仲門》前與太太及沈祖堯合照。(中大網頁)

台灣藝術家朱銘疑自殺身亡,震驚兩岸三地民眾。對於無數的中大畢業生或現屆學生,由朱銘創作的中大地標《仲門》陪伴每個中大人每日的校園生活。中大曾於其網頁,貼一一篇《雕刻人間的藝術家》為題的文章,講述朱銘於2011年,在中大向500名聽眾,分享自己的創作和感受。

相關新聞:
藝術家朱銘家中逝世終年85歲 中大聲明:《仲門》對中大成員意義深遠
朱銘逝世│香港人最熟悉當代華人藝術家 《仲門》豎立中大烽山台成地標

文章截錄:

「2011年12月14日,朱銘到中大發表題為「藝術即修行」的演講,向在座逾五百聽眾說起當初創作這座雕塑的故事:「我刻的時候,用意是成功之門。……如果從那邊走過去,你保准會畢業……」他的演講就這樣在哄堂大笑中開始。

朱銘分享創作的理念。(中大網頁)
朱銘分享創作的理念。(中大網頁)
朱銘獲中大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中大網頁)
朱銘獲中大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中大網頁)


朱銘在演講中闡述他的藝術觀和創作理念,強調修行的重要。他把人比喻為一個容器,出生時全是本我,以後每學一樣,就丟失一部分自己,到了最後,變成滿滿是別人的東西,這對創作來說反而是障礙。所謂「修行」,就是要把所學到別人的思想、觀念、辦法忘掉,找回自己內心中的本性、修出自己的風格。

「為了達到忘記這個目的,我有一個方法,就是用快刀。」那就是要在腦袋思考之前,已經下刀了,讓思想跟不上下刀的速度,進入渾然忘我的境界。如此,會有「讓我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東西產生出來」。朱銘認為這樣刻出來的東西才能自然活潑。

此外,他認為要修出自己的風格,還要認識祖先。「認識祖先,才能認識你自己。那麼,你才有你自己的風格。祖先幾千年智慧的累積,一代一代傳到我們頭上,那是很大很大的寶藏。」

中大校園的《仲門》屬於朱銘「太極系列」作品。他現在已不再創作「太極系列」,而是推陳出新,刻「人間系列」。他解釋:「『人間』這兩個字太大,甚麼都包含在裡面。所以我刻『人間系列』的時候,就等於一個人解放了。」

對於「太極」和「人間」外觀上的差異,他就以毛毛蟲變蝴蝶來比喻:「兩者儘管外形不一樣,卻是同一個生命。所以叫做蛻變。」他在此次講座中還向聽眾介紹他的新作「人間系列──囚」和「立方體」。

到了問答環節,有發問者自我介紹是中大畢業生,朱銘不減幽默本色,馬上答道:「那我們是校友了。」不錯,朱銘此次來港是為領取中大頒授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頒授典禮在12月15日舉行。」

香港中文大學原文:https://bit.ly/41TaEMb


 

---     
《星島申訴王》於3月1日隆重登場,節目為民請命抱不平、追蹤城中熱話,亦會搜羅溫情小故事。你申訴,我跟進,搵91999933,《星島申訴王》隨時候命!
立即報料: https://bit.ly/3IMunqd   
你的獨家報料一旦被採用及報導,將獲得乙份獎品。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