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逝世│港人最熟悉當代華人藝術家 《仲門》豎立中大烽山台成地標

2023-04-23 18:45

朱銘作品《仲門》位於中大的烽火台,是校園的地標。
朱銘作品《仲門》位於中大的烽火台,是校園的地標。

台灣著名藝術家朱銘去世,終年85歲。朱銘原名朱川泰,1938年出生於苗栗通宵,15歲時就在通霄鎮上的鎮上媽祖廟,追隨雕刻師李金川學習雕刻及繪畫手藝。經過傳統「3年4個月」的學習出師後,先後在南庄、基隆、通霄等地擔任雕刻師傅,逐漸累積了雕刻的歷練。

相關新聞:
藝術家朱銘家中逝世終年85歲 中大聲明:《仲門》對中大成員意義深遠
朱銘逝世│曾在中大分享「修行」心得:找回自己內心本性修出自己風格

朱銘在藝術創作上更不斷突破創新,早期以鄉土主題,如「牛」、「牧童」等雕刻出名,近期是作品「太極系列」與「人間系列」最為知名,是台灣當代美術界的代表藝術家之一。朱銘更創立全台灣最大戶外美術館,每年吸引無數遊客到館欣賞其作品。

中環交易廣場擺放朱銘作品《太極》。(互聯網)
中環交易廣場擺放朱銘作品《太極》。(互聯網)
朱銘亦曾為中銀香港總行,製作大型青銅雕塑《和諧共處》。
朱銘亦曾為中銀香港總行,製作大型青銅雕塑《和諧共處》。
2014年,香港曾展出朱銘的作品。(中新社)
2014年,香港曾展出朱銘的作品。(中新社)
2014年,香港曾展出朱銘的作品。(中新社)
2014年,香港曾展出朱銘的作品。(中新社)
朱銘雕塑作品深受華人社會熟悉。
朱銘雕塑作品深受華人社會熟悉。
朱銘去世消息傳出,震驚兩岸三地民眾。
朱銘去世消息傳出,震驚兩岸三地民眾。
朱銘作品亦表達都市人的生活。(中新社)
朱銘作品亦表達都市人的生活。(中新社)
朱銘作品亦表達都市人的生活。(中新社)
朱銘作品亦表達都市人的生活。(中新社)

 

朱銘很可能是最多香港人認識的當代華人雕塑藝術家,只因其作品不時在香港的公共空間出現,除了中大的「仲門」外,還有中環交易廣場平台上的《太極》、金鐘中銀大廈正門的《和諧共處》等。

而香港人最為熟悉朱銘的作品,應為中大「仲門」。於1986年製成的「仲門」,是朱銘的「太極系列」中最後一個大系列「拱門」的首件正式作品。「仲門」目前的擺放於「百萬大道」,大學圖書館正門前,是中文大學經常舉行會議、論壇等公開活動的地方,成為了中大本部重要地標之一。中大學生大都把「仲門」以及其所在地台稱為「烽火台」,而中大官方亦曾使用「烽火台」一名稱呼「仲門」及其所在地台。

「2010朱銘香港展」亦曾展出朱銘《人間系列-游泳》,朱銘當年曾提到:「除了台灣之外,香港觀眾應是最了解我的作品,香港也是我在1970年代晚期,開始進行海外展覽時,最先開始的地方,但是到現在,我想很多香港人還是只知道我所創作《太極系列》,其實在1980年代起,我便不斷地創作新的系列《人間》,與《太極》不同,《人間系列》在材質與主題上都非常的多元。」

 

---     
《星島申訴王》於3月1日隆重登場,節目為民請命抱不平、追蹤城中熱話,亦會搜羅溫情小故事。你申訴,我跟進,搵91999933,《星島申訴王》隨時候命!
立即報料: https://bit.ly/3IMunqd   
你的獨家報料一旦被採用及報導,將獲得乙份獎品。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