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 中大證內窺鏡鉗較標準療法有效

2023-04-09 18:44

香港中文大學。資料圖片
香港中文大學。資料圖片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見急症,香港每年每10萬名成人中約有130人發病,患者一般需要接受內窺鏡止血。現有的標準治療包括止血鉗或接觸性加熱裝置,然而失敗率接近10%,病人若接受內窺鏡止血治療後進一步出血,會增加死亡風險。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與來自香港、內地和澳洲的研究人員進行一項隨機對照研究發現,內窺鏡檢查時如發現病人有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持續出血,以內窺鏡鉗(over-the-scope clips, OTSCs)作初步治療可能比標準止血治療更有效減低進一步出血的風險。

安裝在透明罩上的OTSC包圍出血血管。中大圖片
安裝在透明罩上的OTSC包圍出血血管。中大圖片

30天內進一步出血機率較低

於是次研究中,190名經內窺鏡檢查發現非靜脈曲張性持續出血或尚未出血但血管明顯的病人,被隨機分配接受標準治療或內窺鏡鉗治療。這些病人來自香港、內地和澳洲共七所大學醫院,當中大部分為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病人。

結果發現,接受標準治療的病人30天內進一步出血的累積機會率為14%(97名病人中有14人進一步出血),而接受內窺鏡鉗治療的病人則有3%出現此情況(93名病人中有3人進一步出血)。這反映為患有上消化道潰瘍及其他非靜脈曲張病變的病人進行初步治療時,內窺鏡鉗比標準治療或更有效預防進一步出血。

內窺鏡鉗OTSCs是經內窺鏡止血治療的新興選擇。它們是套在內窺鏡末端的形狀記憶(memory-shaped)鉗子,用於全層粘膜缺損的內窺鏡閉合和止血。內窺鏡鉗展開後,會牢牢地擠壓出血血管,並穩妥地留在消化道內以防因鉗子移位引致再出血。內窺鏡鉗常用於非靜脈曲張性的嚴重兼反覆出血。

研究結果已在著名期刊《內科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發表。

---

《星島申訴王》於3月1日隆重登場,節目為民請命抱不平、追蹤城中熱話,亦會搜羅溫情小故事。你申訴,我跟進,搵91999933,《星島申訴王》隨時候命!

立即報料: https://bit.ly/3IMunqd

你的獨家報料一旦被採用及報導,將獲得乙份獎品。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