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喬靖夫|格鬥選手減磅之苦

2023-03-10 09:00

羅嘉翎(右)早前參加美國公開賽時,因為過磅失敗遭取消參賽資格。Reuters
羅嘉翎(右)早前參加美國公開賽時,因為過磅失敗遭取消參賽資格。Reuters

日前台灣體壇出了一宗矚目新聞,東京奧運跆拳道銅牌選手羅嘉翎,在參加美國公開賽時因為過磅失敗而被取消參賽資格,她在最後關頭即使將頭髮剪掉,但仍然以100克的微差不及格。此事當然受到公眾撻伐,不過看社交網上很多網民就此新聞的反應留言,似乎都對格鬥運動減磅這回事了解不多,以為過磅失敗是體重管理和飲食紀律問題,實在是誤會了。

在格鬥上,體重身形優勢往往影響非常大,這是為何大多數比賽都以分重量級別進行。由於競爭激烈(尤其職業或國際賽),選手都會盡量爭取優勢,自然不會去報自己正常體重那一級,而會往下參與較輕的磅數,然後在過磅前用各種方法短期減重,包括限制進食飲水和大量排汗,到通過後才盡量補充回去。選手在賽前減磅同時也要訓練,過程是非常辛苦的,不是一般人以為的「體重管理」那麼簡單,要計畫和計算好「險險過關」,以最低限通過磅數,才能夠取得最大優勢。因此過往各種拳賽,過磅失敗的事例並不罕見,這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

這減磅策略在格鬥界行之已久,但近年開始就有業內人士反思是否應該改變,只因選手經常如此折磨其實會影響到長期健康,而過去因為急激減磅導致入院甚而喪命的事件也有存在,故此開始出現「廢除減磅」的呼聲,認為應該鼓勵選手改以自然體重去報級別。更有MMA綜合格鬥聯盟已做了禁止減磅的先行者,政策包括在賽前不止一次磅重,並且檢驗選手的尿液濃度,太濃即吸收水分不足,會被判定失去參賽資格,以禁止最常用也最危險的脫水減磅。

運動比賽的本意是要體現強大和健美,如果為了競爭優勢而自殘,實在背道而馳。我雖然佩服格鬥選手這種吃苦精神,但認為確是時候終結這類做法。何況如果拳手都以最佳身體狀態上擂台,其實可提升賽事質素,更能降低傷害風險。喬靖夫


《星島申訴王》於3月1日隆重登場,節目為民請命抱不平、追蹤城中熱話,亦會搜羅溫情小故事。你申訴,我跟進,搵91999933,《星島申訴王》隨時候命!
立即報料: https://bit.ly/3IMunqd
你的獨家報料一旦被採用及報導,將獲得乙份獎品。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