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肥胖日|本港兩名成人有一人超重 一文睇清減肥妙方、推介飲食
2023-03-04 14:49
今日(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衞生署指,本港約兩名成年人便有一人的體重指標被界定為超重或肥胖,香港的超重和肥胖問題在新冠疫情期間,因體能活動減少和飲食習慣改變而更趨嚴重。肥胖是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多項慢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衞生署呼籲市民共同防控肥胖問題並實踐健康生活。
停課增學童肥胖風險
就學生而言,在疫情前的2018/19學年,小學生及中學生的超重檢測率分別錄得約18%及20%,至2021/22學年則上升至分別約21%及22%。學校停課、網上授課、體能活動減少及屏幕時間增多,均額外增加超重及肥胖的風險。
另外,衞生署於2020至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接近四分一的18歲或以上人士參與體能活動量不足。與以往的人口健康調查比較,市民體能活動不足的情況顯著上升,當中部分原因可能與調查期間新冠病毒流行和實施社交距離措施有關。另外,在15歲或以上人士當中,近98%表示每天進食水果及蔬菜量不足。
16種減肚腩方法︰
台灣營養師程涵宇在其facebook專頁分享16種減肚腩的科學方法,有助減去腹部脂肪。點擊大圖即睇詳情:
相關新聞︰港男肥足50年患三高脂肪肝 不捱餓不節食激減60磅踢走脂肪肝
肥胖可致多種慢性疾病
2023年世界肥胖日的主題為「改變觀點:讓我們談論肥胖」,肥胖是多項慢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癌症、肌肉骨骼疾病及睡眠窒息症。當局鼓勵市民保持均衡飲食、避免飲酒、多做體能活動和減少久坐的時間。
醫管局指,BMI雖被廣泛用於衡量肥胖程度,但未能有效反映身體的脂肪分佈。中央肥胖(俗稱「大肚腩」),即腹部積聚過量脂肪,與整體脂肪過多的致病風險同樣高。研究指出腰圍可反映腹部脂肪積存的程度,從而評估個人的患病風險。對於一般亞洲成年人而言,如果你的腰圍尺吋相等於或超出以下水平,你將被界定為中央肥胖。
4招避免致肥︰
「營養師 嫚嫚」教4大飲食建議,放慢進食速度,避免致肥:
相關新聞︰食太快孤獨食有大肚腩機率高54% 研究揭最佳進食時間
減肚腩去水腫 推介10款食物︰
營養師Hane在其Facebook專頁指,以下食物有助加強身體排水能力,減肥去水腫:
---
《星島申訴王》於3月1日隆重登場,節目為民請命抱不平、追蹤城中熱話,亦會搜羅溫情小故事。你申訴,我跟進,搵91999933,《星島申訴王》隨時候命!
立即報料:https://bit.ly/3IMunqd
你的獨家報料一旦被採用及報導,將獲得乙份獎品。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